走进云上的羌塘
{ 走进云上的羌塘 } [ 15 / 10 / 06 ] 早上天没亮就离开了狮泉河,沿S301省道往东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北线行程。 金红色的光线描摹出远山的轮廓,路的前方也渐渐亮了起来。 车里的温度都很低,更别提车外了,尤其是出噶尔县的检查站时,每个人要自己拿着通行证和身份证去查验,在寒风中被冻得彻骨冰冷瑟瑟发抖。 这是阿里北部的旷野,苍凉,萧瑟,氧气稀薄,干燥严寒。 之前几天沿318国道、219国道从拉萨到狮泉河的路线习惯上被称为“阿里南线”。从狮泉河经革吉、改则、措勤的路线,被称作“阿里北线”。而我们从措勤还要继续往东,进入那曲地区的尼玛、班戈、当雄,因而又被称作“大北线”。 大北线穿过羌塘高原,几乎挨着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过,广袤、空旷、寂寥、苍茫,是这个星球上海拔最高、最荒凉的土地之一。但那里有着令人期待的一个接一个色彩绝美的高原湖泊,以及可以近距离邂逅的藏野驴、藏原羚、藏羚羊等野生动物。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动物却是躺在公路上的一头藏原羚。它看上去还那么小,顿珠说它应该是穿公路时被车撞死的,腿上的肉也已经被荒原上的乌鸦吃了一块。 顿珠、罗布和另一部车的司机将小羊抬到了路边的草地上。清晨的这一幕,令大伙儿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南无阿弥陀佛,祈愿这只可怜的小羊可以往生极乐。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晨光在秋黄的高原上画下一线线金色的光影。两侧的草原上、小山包上时不时地出现藏野驴或藏原羚的身影,或三三两两,或一群一群。 而陡峭的石壁、石头坡上,则隐藏着灰色的岩羊,几乎与岩石融为了一色。 如果我们不下车,不接近它们,它们也不跑,只远远地站着,望着公路上的我们。 其中看到最多的还是藏原羚。藏原羚也叫藏黄羊,俗称“白屁股”,因为它们白色的圆屁股在枯黄、空旷的原野上真是太容易辨认了。 雄性藏原羚也有羚角,但没有藏羚羊的角那么长而直,个头体型也比藏羚羊小一些。









过了革吉县城,之后就没有平坦、铺装的柏油路了,只剩下颠簸不堪、坑坑洼洼的碎石子路。陆巡车在上下起伏的陡坡间用力前行,扬起一路的尘土。



空旷的荒原上,只要远远地看见一团团烟尘,那就是有车子在行驶。 扬起的沙尘实在太大,只能一直关着窗。透过尘土和脏脏的窗户拍的照片也是灰扑扑的,权作记录吧。





在雄巴乡吃过简单的午饭。之后是一段没有路的路,漫山遍野都是尖尖的石块,车辙印时断时续,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司机,真是会摸不着南北。 顿珠一边把车开得如同冲浪,一边心疼着车胎。上午进入这样的野路后,罗布师傅的车胎爆了一次,我们已经用掉了一个备胎。






真正见到了无边无际的旷野,草原的尽头就是白云,起伏如波涛般的土坡绵延不绝。可能是高原太高了,所以白云感觉是那么的低,似乎一伸手就能抓到。 大大小小的浅蓝深蓝的湖泽在金色的视野中一闪而过。野驴、野马、藏原羚在远处悠然踱步,晒着太阳。对这些扬着沙尘,飞驰而过的奇怪物体似乎也已经习以为常。











路过一片空旷的草原牧场时,顿珠停下车按喇叭,几个穿着厚厚藏袍的牧民从不远处的帐篷毡房里走出来。顿珠和他们用藏语交流着。 出发时,我们的车上装了一些物资,御寒衣物、罐头、药品和文具。司机们打开后备箱,从一袋袋一箱箱中取出毛衣、厚大衣送给他们。



他们的语言我听不懂,但是能从他们的神情和说话的声音语气中感受到那一种发自内心的质朴的感谢和感激。 他们是在这片荒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他们的脸黑黑的,留着长期照射高原紫外线后褪不去的红印,脸上蒙着灰,头发都打结在一起。他们的家就在不远处,很普通的毡房,无法想象这样的房子如何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我在书里、影视剧里看过很多次这样的场景,每年也会给日喀则的大学同学寄衣物代为发给牧民,但是亲眼看到高原牧民的生活状态,鼻子还是酸酸的。

继续上路不久,左手边出现了一道浅蓝的湖水,是阿里北线途经的第一个较大的湖,错那错。湖面平静,如一面镜子似的嵌在平坦的草原上。错那错的水色浅,略微发白,因此被叫作“牛奶湖”。






沿着错那错开了挺长一段路,就到了亚热乡。 阿毛藏布从亚热乡外流过,澄清的河水在下午的阳光下闪着银光。有一座水泥桥跨过阿毛藏布,栏杆上披满了五彩的经幡。









之后我们又路过了一个牧民的临时居住点,是湖边土砌的矮房。司机们又发了一些衣物和药品。顿珠说通公路的村子现在去的人多了,所以他一般把物资送给那些公路通不到的、游牧无定所的牧民。 高原牧民们最需要的是御寒的衣物、蔬菜水果类的罐头,还有就是感冒药,因为他们去看一次病实在太不容易了。 我于是记下了顿珠师傅的收件地址。他们车队只要跑这条线,就会把收到的物资一起带过来,送到真正有需要的牧民手中。








今天是北线“一错再错”的开始,路过两个不大的错,错那错(牛奶湖)和江臧错(三色湖)。今天有云,变幻游移的天光云影给颠簸的路途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和风景。





我们在太阳下山前到达了仁多乡。 仁多是走阿里北线的旅人们在荒原中的一个停歇点。一下车,很多小朋友便围上来和我们打招呼,他们对外来的游客很友好,大概是因为外来的车辆经常会给他们带去物资和礼物。我们很乐意帮助他们,但也并不希望孩子们因此形成什么都伸手要就会有人给的错觉。











晚上也是住藏家的大通间。房间很小,横横竖竖地正好紧凑地摆了八张窄窄的床铺,是此行最简陋的一夜。 我站在门口,抬头看见墨毯般的天幕上白色银河横跨,但是远远近近持续地传来野狗在街上的狂吠声。顿珠早早地告诫我们天黑后不要出门,我放弃了一个人去拍星空的想法。
——初记于2015年10月,整理于2023年9月。 - To be continued. -
宛小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北方的空地 (2人喜欢)
- 在班公错遇见很多水鸟 (1人喜欢)
- 土林之上,古格王国遗梦 (2人喜欢)
- 顺鸭绿江而下,从长白到集安 (3人喜欢)
- 长白,长白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