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倬漫观|原来成人世界的“完美”就是这样的啊!
一部名为《完美的日子》的电影,究竟是如何呈现完美日子的?!
所谓的“完美”,真的存在吗?可能提问本身就不够“完美”,因为我们至今无法为“完美”这一概念给出完美的定义。
平山先生是东京公厕清洁员——就像影片中,他多年未见的妹妹来接自己离家出走、投奔舅舅的女儿回家时说的:“听说,哥哥是在做打扫厕所的工作,是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甚至没有试图提及平山先生的过去,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平山先生的日常生活,清晨他会在固定的时间起来,刷牙、洗脸、修剪胡须……下楼在街边的自动售货机上买一瓶饮料,开上他装满清洁用具(感觉像个可以移动的清洁柜)的小面包车去到当天需要清洁的公厕,路上他会翻找出一些卡带、用只有他能搞得定的车载音响播放着欧美的老歌,在还未正式苏醒的东京街道上穿行。
到达工作地点后,便开始了有板有眼、有条不紊、细致入微的清洁,从平山先生年轻同事的口中,我们得知:他工作非常认真,不怎么说话,也和大家不太一样,大家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这里工作。
影片中呈现的各式各样冬季的公厕,实在与周边环境结合得很完美,有很自然风格的、有很现代派的让人有些困惑的(比如在没锁上门之前竟然是透明的)……工作期间,一旦遇到有急需如厕的人,平山先生会赶紧退到一边,耐心等待。当然总会遇到不那么友好的对待:那是他在公厕的一间发现了一个跟妈妈走散的小男孩,他牵着小男孩的手带他到周边的公园里寻找家人,正好遇到匆匆推着婴儿车赶来的男孩的妈妈,结果并没有得到感谢,男孩的妈妈一把拉过孩子,用怀疑的眼光扫了一眼平山先生,先从包里拿出纸巾给孩子仔细地擦手,然后一边推着婴儿车、一边拉扯着男孩离开了。倒是小男孩没忘了边被妈妈扯着走,边回头冲着平山先生摆手告别,平山先生微笑着跟男孩告别。
影片中处处是对这种微小细节的捕捉,可以说平山先生日常的生活那样地波澜不惊——午饭时,他会带着便利店买到的三明治和饮料,到工作地点附近寺庙庭院里的石凳上休息,同时用放在工装口袋里的一架老式胶卷相机拍下庭院里古树树冠透下的光影;会将古树树根上长出的小芽带回家、精心栽种起来;下午完成工作,开车回家后,他会骑自行车到附近的浴室洗澡,然后去相熟的居酒屋吃饭、喝点儿小酒,与居酒屋的老板娘聊上几句;睡觉前,他会看一会儿从旧书店淘来的书……一切就这么周而复始,偶尔打断这种平静的,只有不时出现的让人无法言说的梦境——那些斑驳的、如同光影般变幻的影像,似乎透露着平山先生让人无法捉摸的内心、让人无从追寻的过去。
先是平山先生年轻的同事借用他的面包车追自己喜欢女孩,平山先生被迫坐在面包车后座整齐摆放着清洁工具的架子前,很逼仄、很窘迫的样子,可是女孩却被平山先生车里的卡带吸引,并听得入了迷。当然,女孩因为突然要去替班工作,不得不中止和年轻同事的约会,女孩下车时,年轻的同事为了讨女孩欢心,将平山先生的卡带偷偷塞到了女孩的包里。(其实看到这里,我真替平山先生捏了一把汗,想着如果有一天早晨,他发现自己心爱的卡带不见了,会如何反应。)不过还好,女孩发现了,亲自将卡带还给了平山先生。
上中学外甥女的到来,又给平山先生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平山先生不得不带着外甥女去工作,但照样可以享受他一如既往的生活,只是多了家人的陪伴:在寺院的大树下,外甥女拿出手机拍摄树冠光影,平山先生会心一笑、拿出胶卷相机,外甥女也拿出了同样的一个——还是平山先生送给她的;两人一起骑自行车去浴室,一起骑自行车到海边,先后重复着:“下次就是下次,现在就是现在”,我觉得这大概会成为这部电影的其中一个名场面了。
日常对话中,外甥女问平山先生:“舅舅,你和我妈妈关系不好吗?”平山先生笑而不答。
当然,在得知外甥女是离家出走偷跑出来的以后,平山先生还是找机会给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外甥女的妈妈打了电话,便有了平山先生和妹妹的对话,也隐隐地掀开了平山先生过去生活的一角。
外甥女被接走后,我们又看到了平山先生因为年轻同事突然离职、替班忙碌的一天,以及替班危机解决后,他周末休息的生活:去洗衣房、洗照片、逛旧书店……最后在居酒屋门口却遇见了老板娘和一个平山先生从未见过面的中年男子,平山先生赶紧离开,买了啤酒在江边喝着,还尝试着抽烟、却被呛得直咳嗽,这时那个中年男子过来向他借烟,原来他是老板娘的前夫,两人早已再婚,如今被诊断为绝症。
前夫问平山先生:两个影子叠在一起,会更黑暗吗?平山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一边,他叫中年男子和他一起做个实验,看看他们两个的影子叠在一起,会不会更黑。后来干脆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两个中年男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地气喘吁吁游戏着,我想这又是这部电影的名场面吧。
当一切重又归于平淡,新的一天平山先生又像往常一样开上自己的面包车、车里播放着卡带中的老歌,在夕阳中,镜头久久地对着驾驶中平山先生的脸,随着歌曲的旋律,平山先生的表情时而微笑、时而悲伤——这大概就是弘一大师所说的“悲欣交集”吧,而哪个成年人的一生中不曾有过、甚至不止一次这样的时刻呢?!这也是这部电影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名场面。
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s)拍过《柏林苍穹下》,我还看过他拍过的《寻找小津》,虽然并不相同,但我还是感觉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小津安二郎的影子,那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那种看似波澜不惊、舒缓流畅的叙事节奏,静水深流的戏剧冲突。但我想小津导演大概不会以如此的特写长镜头结束影片,而这就是文德斯的电影了。
回到影片的题目:《完美的日子》,这是你心目中完美的日子吗?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大概会选择这样度过,在维持生存之外,保有自己;不活在别人的目光中,依然对世界充满善意。
唯有生活的细节拥有如此强大的治愈力。
© 本文版权归 Jane Joyc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