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求层次:超越、认知、审美、尊重、归属、安全、生理2025-3-17
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且需要从外部得来的基本满足逐渐向内在的满足实现成长的转化。——马斯洛

1954年,西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七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为基本性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成长性需求。
这七个需求按照层次结构,由低向高排列。个体只有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求,而高层次需求会取代低层次需求成为推动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

基本性需求
基本性需求也叫缺失性需要,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是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
这类需求既与人的本能、健康状况相联系,也与一个人的社会要求有关,它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维持个体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空气和性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其他的需求。
例如,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需求。它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求,包括稳定、受到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免除焦虑等,尤其是对纪律和秩序等的需要。
当个体对未来感到不可预测,或者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需要。
例如,疫情期间,民众囤积物资,购买保险。

归属与爱的需求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被接纳、被爱。如果爱和归属的需求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将会产生诸如黄色的社会的病态和反抗现象。
归属与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及群体归属感,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朋友、同事的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马斯洛认为爱有两种形式:
- 1.匮乏之爱,比如占有他人,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为了获取而不是给予。
- 2.存在之爱,如关怀他人,这是一种基于成长的不是占有的爱,是不自私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例如,参加社区活动,职场团建,独居老人养宠物。

成长性需求
成长性需求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是人类所特有。
这种需求的满足会带给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其包括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求。如果一个人无法满足自尊和被他人或群体的尊重,就会产生自卑、无助、失落和沮丧等情绪,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尊重需求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 内部尊重,即人的自尊,表现为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自主、胜任,支配等。
- 外部尊重,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渴求名誉、地位、尊严、承认、注意、欣赏等。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可以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对社会满腔热情。
例如,追求职业晋升、获得社会荣誉、希望得到他人尊重。

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是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它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例如:求知欲、好奇心。
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求受挫时,其他需求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对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表现为对艺术、自然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这种需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天性对美有一种追求,比如希望行动完美,对于事物对称性、秩序性、闭合性等美的形式的欣赏,对于美的结构和规律性的需要等等。
例如,欣赏艺术、追求生活美感。

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个体追求实现自身潜能和理想,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有两层含义:
- 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
- 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仅约1%的人能完全达到此境界,这种人可以称为自我实现者。
但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即人潜能的实现,是人的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任何人都有可能体验到。

马斯洛认为,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高峰体验: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 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

人的需求发展演进过程呈波浪式前行,各种不同需求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高层次需求的出现是建立在低层次需求相对满足的基础上,但非要等到低层次需求完全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低一层的需求高峰过后,较高一层的需要就产生优势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总而言之,人可以同时拥有多种需求,但各种需求的优先级却不一样,通常只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关注高一层次需求,而这个时候,高一层次的需求会代替低层次需求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
另外,各需求优先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面临的情况发生变化——受到近因刺激和个人发展水平的影响。我们必须以动态的视角看待该层次模型。
例如,晚上刷手机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短视频,这个时候你可能推迟睡觉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