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皮肤紧绷难受?温阳祛痹方剂针对性治疗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增厚、紧绷为特征的疾病,患者常感觉“皮肤像被胶水糊住”,严重时甚至影响关节活动。mym132
中医将其归为“痹症”范畴,《黄帝内经》早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外邪侵袭、气血不畅是核心病机。

62岁硬皮病患者,三年前发现手指发白发紫,皮肤逐渐变硬如皮革,尤其手背和面部紧绷得“笑不出来”。就诊时可见:
皮肤表现:手背皮肤增厚发亮,按压无弹性舌象:舌质暗紫,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厚如积雪面色:颧部暗红发青,口唇紫绀
中医辨证:
此为典型的“阳虚寒凝,血瘀络阻”证。患者常年居住潮湿环境,阳气受损,寒湿之邪侵入肌表,导致气血凝滞。如同寒冬土地干裂,人体皮肤失去温煦滋养,逐渐硬化萎缩。

根据王阿姨的证型,开出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方子: 组方:
制附子(先煎)、桂枝、当归、川芎、鸡血藤、茯苓等。
治疗原理详解
温阳化寒:方中附子、桂枝形成“热能双引擎”,直入少阴经,融化沉积在皮肤深层的寒冰。就像用火烤化冻土,恢复土地柔软。
活血通络:当归、川芎、鸡血藤组成“活血铁三角”,专攻皮肤微小络脉中的瘀血。如同疏通堵塞的河道,让气血重新滋润肌肤。
祛湿利浊:茯苓利水渗湿,消除寒湿产生的“病理垃圾”。如同清理河道中的淤泥,防止瘀血再度形成。

疗效如何? 患者坚持服药28天后,手背出现褶皱,紧绷感减轻,手指发紫时间从每天6小时缩短至2小时,舌苔由白厚转为薄白,舌边齿痕变浅。
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面部已能自然微笑,可完成扣纽扣、握筷子等精细动作。随访半年未复发,皮肤弹性基本恢复。
硬皮病早期多属“寒凝血瘀”,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痰瘀互结”,此时需加入浙贝母、白芥子等化痰药。
此方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例如阳虚重者可加鹿角胶,血瘀甚者加地龙。

本文仅供参考,切不可自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