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乡村振兴“接力棒”跑出发展“加速度”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指引,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战略布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握紧乡村振兴这根“接力棒”,从文化传承、数字赋能、生态宜居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奋力跑出乡村发展“加速度”。 以文化传承为墨,晕染乡村振兴“诗意丹青”。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是凝聚乡村情感的精神纽带。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传统技艺,让古老传说、乡村故事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绵延不绝,恰似让文化的清泉潺潺流淌,滋养着乡村的精神家园。对古村落、古建筑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保留乡村的历史风貌,留住那份浓浓的乡愁,犹如守护着文化的瑰宝,让游子的心灵有所寄托。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举办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节、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宛如为乡村文化画卷增添绚丽色彩。鼓励村民参与文化创作,把乡村生活的点滴搬上舞台、写进作品,让他们在创作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以文化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人文底蕴,绘就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人文丹青。 借数字赋能为力,激活乡村振兴“澎湃动能”。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恰似一阵强劲的东风,助力乡村驶向发展的新征程。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高速网络覆盖乡村每一个角落,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筑牢硬件根基,如同为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技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方位监测与智能化控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市场。加强农村数字人才培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使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器” 。 固生态宜居为础,构筑乡村振兴“桃源胜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诗意生活的底色。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守护乡村的绿水青山,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让村民在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惬意生活,构筑起乡村振兴的“桃源胜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文化传承之墨、数字赋能之力、生态宜居之础,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