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为啥是一门艺术?【Day 918】2025-04-14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它只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起的一个「代号」而已。比如名字、各种动植物、自然界的各种定律现象等等,都是以语言为标的的代号。
比如在英文里,red代表红色,black代表黑色……这些英文单词在你没学英语之前,你根本不认识。当你接触的单词多了,时间长了,逐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了记忆,你只要见到红色,red这个词就能脱口而出。
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跟你一样,见到红色就说red,这个词就逐渐形成了「共识」。随着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red」=「红色」就成了真理,而人们却逐渐忘了「代号是可以更换的」这个逻辑。
比如,我重新定义单词,把「black」=「红色」,「red」=「黑色」。无论别人怎么叫,在我的世界里,这两个单词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的定义跟别人的定义不同,即便双方指的都是同一种颜色,却因为代号不同,沟通成本大幅提升。
你看,代号不同,语言体系不同,理解不同,沟通成本就会上升。如果把代号从语言体系进行领域扩展,扩大到「文化、制度、认知」等各个领域,你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沟通成本」无处不在。
即便两个人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也会因为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认知思考模式」,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两个人习惯的处理方式也会截然不同。这时,沟通的作用就是「达成共识」,从而降低「对信息理解的偏差程度」。
通过上述梳理,你就得到了这样一个逻辑链条:「成长环境、名称代号、话语体系、认知理解、沟通成本」。一个人在这个链条上持续不断地循环,这就是「轮回」。
为什么历史在不断地重复,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核心原因就是上面的逻辑链条不变、人性不变。无论时代、生存环境如何变化,人在其中应对方式的原始底色始终不变。
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你就能多一份理解。人,是劝不动的。如果你想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你一定要用对方熟悉的话语体系、思维体系跟他对话。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懂他,你是自己人。
如果你一味地把自己的话语体系、思维体系强加给别人,就势必会造成对方的反感。与其自己费力不讨好背这口黑锅,还不如把这份工作交给残酷的社会来做。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社会的「千刀万剐」,才会有所觉悟,逐渐改变。
即便顺着对方的话语体系、认知体系话说,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达成共识。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