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奶奶喜欢去陵园听戏曲、逛庙会,逢年过节会去道观给家人求象征平安的红布条。她每年元宵会去买糖和糯米粉做的江米条这类裹着糖粒的甜食,孙辈里只偷偷留给我一个人。她非常节俭,房里有空调,却从不舍得开,剩饭剩菜不舍得倒掉,睡衣睡裤上不是破洞就是补丁。她用一把用了很多年的红色塑料梳子。 我父亲是她最没出息的孩子,也是唯一一个留在县城的孩子,所以她和我们一起生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的事情心情不好,回家发泄到家人身上,甚至差点要打我奶奶。我害怕极了,在他朝奶奶大吼的时候浑身发抖地挡在她身前,举着手准备拦住他的拳头,奶奶气得说话都颤抖了,把我扯到一旁,说他有本事就打死她,我父亲最终被我母亲拉到了一旁。那时候我父亲在餐桌上看我吃饭不顺眼(例如没有端着碗吃饭或是把饭粒掉到桌面上)都会摔碗摔筷然后怒骂我和我母亲,对我俩拳打脚踢也是家常便饭,我至今无法理解我母亲为什么不和我父亲离婚还和这种人生了二胎,婚姻中女性的忍耐力实在令人佩服。 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放寒假只有我和奶奶二人在家,那时没什么娱乐活动,我就教我奶奶识字。我从一二三四五教起,然后又教了她“米”,“正”,“国”等字。她只学到“正”字就已经很吃力了,几乎学一个字就忘了前一个字怎么写。但我还记得她的脸上洋溢着红光满面的笑容,眼中盛满了慈爱和一种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感动,仿佛我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一样。我问奶奶她的名字是什么,还问她是哪年出生的。她的脸色突然一沉,仿佛我问了什么不该问的事情,只说了她姓梁,然后就不再开口。年幼的我乖巧听话,也没敢再问下去,但这件事却一直印在我脑海中。 连着几天,我都教她认字,可她总是第二天就忘了前一天学的字,除了最简单的一、二、三。于是我渐渐失了耐心,认定没法教会她而放弃了。 奶奶是个文盲,但她供出了三个最少也上过高中的孩子。她的孩子有教过她识字吗?我忍不住会想,难道她活了那么久,我是第一个试图教她识字的人吗? 可我已永远没法再问她这个问题向她求证了。在我上高中的那一年,她因中风被人发现过晚,永远失去了正常说话的能力。 小时候她看着我经常笑着说,等我以后长大了就带她享福喽。母亲后来告诉我,她每次出门或是回老家,总是会向其他人重点炫耀我这个孙女,说我聪明,说我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即便她另一个孙子出国留学后来还读了博。可惜我没什么出息,大概再也不能让她炫耀给别人了,而她也再也没法向别人炫耀我了。 自她被她的孩子们送进养老院后,我很抗拒去见她。我简直没办法去正视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发出一些无法识别含义的元音,而我对这件事无能为力。我很痛苦自责地想,如果我教过她识字,哪怕只是一些简单的字,是不是至少,她可以写下来她想说的话?可是,没有如果。我站在她的轮椅前,被姑妈拿着的手机拍摄着,想说的话很多很多,却什么都说不出口。奶奶把我的手攥在手心,反复、用力地抚摸着,她深深地凝视着我,眼含热泪,仿佛此生最后一次一般。努力发声,却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字。我几乎要哭了。我同样说不出话,垂着眼,更不敢看她。直到姑妈说我们要走了,护士要推走她,她才非常不舍地松开了我的手,远远地,仍然侧过头眼含热泪地望着我们。 我觉得她是这个世上剩下的最爱我的人,她是唯一一个无论如何都会站在我这边支持我的人。我无法想象她那样高自尊的人如何适应了养老院的生活,如何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一个个开不了口的白天和夜晚。 我在老家见过她的棺材,是一口纯黑色的木棺,摆在客厅旁边的侧屋里。那时候她还没有中风,所以那口棺材大概是她自己选的。我一直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我的爷爷在我三岁大的时候离世,所以我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一点印象也无法求证真实与否了。奶奶呢?我无法想象。 她另外两个孩子明明很有出息,为什么她还是没能享福?养儿防老到底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