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一次次地接住坠落的自己
查看话题 >985文科女生的30岁随想
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对年龄变得敏感起来。这确实是前29年都没有过的体验。毕竟曾经的我,一直埋头于学业、事业的拼搏与厮杀,像一个战士一样,为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在搏斗。被学业束缚最严重的那几年,高中阶段的我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动不动就感冒,每月痛经痛到呕吐。但即便如此,也未曾有过一个敢松懈的时刻。为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待,我日夜苦读。面临的是极度的睡眠贫困,每天写作业到凌晨1点,第二天6点40前到校开始准备早读。那时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自己可以以后每天都睡一个饱觉。第二大的梦想是希望每天可以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三毛的作品)尽情地读个够。就这样,16岁的我带着接近破碎的状态,仍要迎接每一次大考小考的名次公布。往往名次公布都是在周一的早晨,每次一想到第二天返校要面临命运的宣判,就下意识幻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进掉周一?或者,有没有什么方法快进掉整个高三,直接宣判我高考后的结果?好在高中时代遇到了特别好的朋友,与他们珍贵的友情支撑着我熬过了那格外漫长的一年时光。17岁那年,高考的结果终于还是降临了,只是结果令人心碎。高三一整年经历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让我很快下定决心不再复读。大学入读后的某一天,当我得知我同班的天津同学高三基本上都是在玩耍一般的状态里度过,只考了四百多分,也被录取到了我的同专业时,我的世界在那瞬间微微地坍塌了。大一时,我便决定了自己一定会考研。这一次,我想为自己而战。我不再想是否会辜负任何人,只是不想再辜负自己。从大二下开始正式准备,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每天5:30起床,到晚上10:45回到宿舍,这期间的每个时间段都被安排好了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精准到每半个小时,精准到要读多少页专业书籍。然后就是无情地执行,把自己变成一个精确运转的学习机器。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我赢得这次考试的胜利。

带着这样近乎决绝的心态,在一个地下自习室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默默学习准备。终于,21岁的我以笔试断层第一的成绩被中大录取。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心底有风阵阵呼啸而过,我张开双臂,在心底无声地呐喊、为自己欢呼。这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神秘仪式,我独自为自己庆贺。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一个秘密。只要我下定决心想做一件事情,那我一定可以做到。之后就是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持续地学习和深耕。我在22岁那年申请到了汉办在夏威夷大学的合作项目,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到了美国实习工作了一年,出国体验的同时,还拿到了每月一笔可观的收入。现在想想,还是觉得那时的自己很了不起。在美国教汉语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成年后度过的最快乐、近乎无忧无虑的一段宝贵时光。其实为自己争取来的这个机会也并不容易,后面可以再单独开一篇文章讲讲我拿到这个offer的曲折经历。毕业之后,进入到社会大学,时间突然开始飞速流逝。这个大学的系统过于复杂,我读不懂。比如,为什么每个人都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过多的信任?直到后来我脸上的笑容也一点点消失,连同也不再敢轻易信任他人,好像才逐渐开始认识了这个系统的大概。我在教育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毕业,进入了上市教育公司开始工作。好景不长,不到两年便迎来了“双减”政策。26岁那年在房价的高点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敢休息。好像逐渐明白,当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自己的身上,便是一座大山。一个人的力量和努力,在宏观叙事下,可以是如此地渺小和无力。 这些年我并非没有努力迎合世俗的成功标准——直到作为文科女生,在职场玻璃天花板上撞出第一道裂痕。在某个加完班的雨夜,电脑蓝光映着窗外的霓虹,忽然意识到自己被困在了别人编写的框架里。在这个框架下,我焦虑过,抑郁过,失望过,但也很幸运地没有被打倒。在反思中找到了自己,尽力地跳出了这个框架的束缚,坚强地挺了过来。30岁生日那天的晨光格外清澈,镜子里的自己忽然褪去了所有标签。今年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都不重要,只有我最重要”,以及“只有我可以定义我自己”。在30岁的这一年,自我意识的觉醒拯救了我。过去的战斗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也仍然不会放弃努力,但是首先我要先成为自己,让自己过得开心。在尽情体验世界的同时,再去充盈自己。过去的四年,从26岁开始,我一直在心底认为自己早已无限接近30岁了。当这个年龄真正降临时,我欣然地接受了一切。26岁那年种下的时针,在心底早已长成参天的年轮树。以前一直强装的成熟与淡定,在此刻终于成为了现实。祝贺我自己,也祝贺所有30岁的女生:恭喜你,终于30岁了。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这样就不会错过下一篇的推送更新啦。朋友们,我们下篇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