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 佚名《山溪水磨图》


《山溪水磨图》又名《民物熙乐图》,是一幅元代的民间风俗画,这幅画描绘了山水、楼阁和盘车等元素,山石画法受到北宋风格的影响,整体画风写实,界画工整,人物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面上没有题款和收藏印记,也未见于画史著录,印章模糊难辨。这幅画曾被误认为是明代作品,但从画风来看,应为元人所作。后来经过鉴定,确认其为元人真迹,是一幅带有界画特点的典型民间风俗画。





画面正中央主题是详细刻画的水碓磨房,水流与转动的水碓精致生动,磨房中的人物有的往来奔走,有的忙着操作水磨,有的在互相言语,其言态情貌,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派秩序井然、真实生动的劳动场面,所传达的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自然而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是描绘市桥舟车的现实生产活动的优秀风俗画卷。





而画中作为界画成分的磨房建筑则高柱飞檐,气宇不凡,其形式为单檐十字歇山顶,楼顶处还绘有采光通风的气窗,又具有宋元时期界画的典型特点。此一图画的中心内容是画面中间的盘车水磨。由于是全景式的描绘,整个流水经过盘车水磨的情形一目了然:水流自远处山间奔流而来,经过磨房明显有一个陡坡,水从进入磨房到从下面的出水口流出,经过了一个巨大的落差,水磨结构清晰,主轴、立轮、卧轮等历历在目,左侧的一间房屋里,描绘的是一幅咬合着的平轮和侧轮。如此精致、真实的描绘,使画作不仅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使得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得以留存。


图上水磨的精致生动、逼真工细,建筑形式的真实可信,可以看出界画要求高度精确之一斑。画面的近处,描写的是盘车队伍过河的场景,其中人物的拉车、赶牛的动态,互相之间的往来呼应、应答神情也有如神来之笔,表现出作者娴熟的绘画技巧。所以,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它在忠实于对象的同时,但并不等同于刻板的建筑或者是机械图样,而是美化了的建筑和生动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既忠实表现错综复杂的层楼重阁、回廊曲栏,符合实际的比例尺寸,合乎科学,又把对象以艺术美化,使其在画面上显出巧妙、灵动,具有美的感染力,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度的匠心和卓越的技法。



得而不喜.失而不悲.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