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龙《说养生》
王瑞龙《说养生》
修行不看穿袈裟,止观静定菩树下。
.天道无为显灵韵,得一变是道彩霞。
王瑞龙的诗句融合了佛道养生智慧与修行哲学,结合搜索结果中的相关内容,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其养生观:
一、修行的本质:超越形式,回归本心 "修行不看穿袈裟" 强调修行不在外在形式(如宗教服饰或仪式),而在于内在心性的磨砺。 道家主张“无心”境界,通过静坐冥想等实践达到“心斋坐忘”,与万物合一719。 佛教禅修注重“止观双运”,即通过止(定心)与观(深察)调和身心,而非依赖表象18。 "止观静定菩树下" 化用佛陀菩提树下的觉悟典故,突出“静定”对修行的核心意义。 养生需“静心”,如《清静经》所述“遣欲澄心”以合道7。 现代养生提倡“养心先于养身”,如戒除浮躁、平衡情绪等8。
二、天道无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天道无为显灵韵" 呼应《老子》“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以养生。 老子认为“恬淡寡欲”是长寿之本,避免过度干预身体机能16。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如根据节气调整饮食起居,遵循阴阳消长514。 "得一变是道彩霞" “得一”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指万物与道的统一。养生需通过“得一”实现身心升华: 道家心圣门养生功提倡“六经搬动”,通过调节经络平衡气血,达到“炼精化气”20。 饮食养生注重“五谷为养”,结合食物性味调和脏腑17。
三、王瑞龙的养生实践观 根据搜索结果中王瑞龙的相关内容,其思想强调实践与内在修为的结合: 修行的现实意义:认为修行需克服浮躁,以定力应对挑战,如“毫无本事的男人……浮躁又怎成大事”21。 养生与生活的融合:通过音乐(如唢呐演奏)调和情绪,体现艺术与养生的结合1。 四、综合养生哲学:佛道互补,身心共修 王瑞龙的养生观兼具佛道智慧: 以静制动:通过静坐、观呼吸等方法调节身心719。 整体调养:结合饮食、运动(如艾灸、导引术)与心理调节510。 顺应自然:避免逆天行事,如起居顺应四时、情绪保持平和516。
总结 王瑞龙的《说养生》以诗意语言浓缩了佛道养生精髓,倡导从内在心性修炼入手,通过“止观静定”与“天道无为”实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其思想与中医养生、道家功法等实践方法高度契合,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回归本真、平衡身心的路径。
龙卷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怀化王瑞龙《浪交响流去》 (1人喜欢)
- 王瑞龙《明月亮光照顾》 (1人喜欢)
- 怀化王瑞龙《渡》 (1人喜欢)
- 怀化王瑞龙《问心无愧的草》 (1人喜欢)
- 怀化王瑞龙《奔途赏山水美图》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