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必然
序言
在近现代的200年里,我们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流程,流程中有科学方法,让我们不断的发明创造。更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人就是要不断的适应环境。
先适应环境,才能立足环境,进而改变环境,或者提升自我,改变世界等。
流程在何种意义上,超过任何发明创造的产品。三观、政治、宗教、军事等,进而又像中国的道,万念皆由规律,而不仅是方法那么简单。
不要抗拒未来、未知。
接近、了解、怀疑、认知、判断、行动。
形成
在互联网面前,我们永远是菜鸟。这里面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们将被信息统治,个人在时代面前不堪一击,你可以提防,但无法抽离。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同时也加快了节奏,与互联网保持距离,但不能抗拒。这是一段与互联网共存的道路,像其他未知和已知的事物一样,没有永恒固定的相伴,永远存在变量。
而这也催促着我们不断的学习、成长。是的,是与时俱进。
世界一直在变化,在不断的更新,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你的新知识能力更强更快就能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利益。优胜劣汰,资本积累的投机之道就在其中。
人类共同分享的欲望也许会超过想象,虽然现在的网络流动掺杂许多利益,但我的“共存”计划也许有一天真的会实现,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形成,未来会形成什么样子?
常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可这都是时候诸葛亮,未来到底会形成什么?你的选择是否正确?会不会后悔?谁也不知道。
有能力尽管做,人生没有什么所谓。
知化
人类的思维并不通用,正如同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每个人都三观、思维、形式逻辑都不同,也不必相同,事实上,人连自己都无法完全控制,更何况他人。
知化也就是人工智能,是由多重并行计算、大数据支持、优化算法共同创造。
人工智能是智慧、是相遇、是发现、是创造、是合作、是威胁、是功能、是未来、是思维、是异端。
而有一种恍惚是我不太确定人在给机器工作还是机器为人工作,这里面似乎分不清楚,互相依存。本来是以人类为主流的世界,机器加入了战场,而到了战场,我难免烦恼,为何人类的世界竞争如此激烈,一定要如此努力向前才能活下去吗?
我怀念那个无忧无虑的傍晚,还讨厌停滞的现在,让人有种无法喘息的愤怒。
流动
计算机时代的3个阶段:1.仿造现实生活的桌面、文件夹、现实逻辑;2.引用网页,进行互联,让世界平行;3.信息流动,大量资讯、标签应运产生,信息快速传递。
而由于互联网的可复制性,信息快速流动,也产生了大量复制品,也就是大量免费。而当大量免费复制品产生后,价值的来源就是无法复制的产品。
1.即时性:最新的产品内容,抢先一步,比他人快的价值;
2.个性化:对用户的定制服务,增加用户的黏性;
3.解释性:技术支持、API、咨询解释、法律咨询之类;
4.可靠性:软件的稳定性、比如我之前用的翻墙软件、稳定才付费购买,同功能性的软件会选择更稳定的;
5获取权:一个综合性平台,比如腾讯的超级会员、音乐平台的会员等,可是国内的一些会员,开了会员还给你喂屎,没有版权引导继续充值等,垄断的肆无忌惮,反垄断势在必行;
6实体化:虚拟的世界现实化,音乐、电影采访心得、游戏,这些视觉、听觉、思想等感官当面现场呈现;
7可赞助:版权,还有直播这一块真是被国内玩明白了,各种直播;
8可寻性:花钱买的并不是复制品,而是能够找到想要物品的能力。比如我用微信读书是想看其他评论,发现更有思想的碰撞,或是推荐的书籍信息,看抖音也是为了发现更多类似的内容。
世界正在由固定,固态流动成为无限可能。
屏读
关于标签,我非常认可。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就有记事的习惯,到之后的备忘录,后来学习了IT,这种习惯变的更加细节合理,分类、标签正是我常使用的方式,不仅仅针对书籍,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关于视觉,我记得从认识电脑开始就幻想,有一天屏幕出现在自己眼前,一切的一切都触手可及,就像游戏中一样。而且我知道现在国内已经有了眼镜,戴上可以识别周边的商家,运动的时候可以配合手表观察健康、线路等,希望自己可以早一些感受科技的强大。
使用
(标签化,我也会用。分类、虚拟现实)
关于使用权大于所有权,事实上我们永远不可能对任何一件事物有所有权,就连我们的身体,我们也不能完全控制。我在很早之前就觉悟到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种经历,而现在就是在无限次的印证这个事实,我懂凉薄有多么可怕,也懂不爱了所有的誓言都会取消。
虽然我仍渴望天长地久,从一而终。
回到书籍,实业仍然在大量的被软件冲击。我们生活在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所以减物质化仍变的势不可挡,这是商业逻辑。我还想挣扎,因为人与事物、动物是有区别的,正如我保存着许多实体一样。对我而言,实体才有安全感,网络这种虚拟有种天然的不可靠感,虽说人生也是虚拟,可我是人生不是虚无度过。
关于使用这件事,我保留一个怀疑,使用这件事在虚拟经济上必然大展宏图,因为网络具有非常强的复制粘贴性,所以可以同时给无数人使用,但实体具有唯一性,只可给一人,所以偏向的经济体我认为是那些可以高度复制的产品。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人人都只使用,不拥有,那么实体的未来在哪里?我们不能把未来建立在虚拟之中,除非这个世界的逻辑变了,或者人的生理变化,否则人真的沉浸在虚无之中那便是一种最可怕的东西——囚笼。我甚至恶意的想到是当权者的一种统治,不敢多言,就是一个恶意的揣测,这是一个潜藏我内心的“真实性”绝对领域的判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共享
笔记1
感觉作者太高看事物的良性发展了,人人共享就能创造更好?也会滋生罪恶,需要管控,需要互联网协议,更需要前面提到的政府提供暴力机构。
另外不要小看垄断的力量,一旦垄断市场,那么就会提高需求,我不高看资本。记得以前共享单车很便宜,各种折扣、红包,在市内不想开车,骑车简直不要太方便,现在不仅单价涨了,还有一些周末、节日额外费用,类似的还有共享充电宝等,都不如直接买个充电器了,别和我说这不是共享,我不高看资本的短视,更何况互联网还有贩卖用户数据等一系列暗箱利润,当然也是罪恶。
另外,政权带来的托底也很重要,像中国举个例子,如果不是中国邮政,当初快递大战后,活下来的诸位快递公司,恐怕也早就提高价格了。
共享很美好,共享的力量创造的力量也很强大,未知,需要管控,掌控这力量也确实能成就一番事业。
嘿嘿,突然想起一句话:混乱是梯子。
笔记2
关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一点,对比制度和共享的特性,制度像是约束。然而还是大家的智慧更厉害,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是我也明白,共享人类的智慧是未来,因为网络这种大型数据处理让一些可能变成现实。
读完笔记
所以,“共存”这件事变的大有可能,只是我需要一个机会实现这个有可能的梦。
可我以前真的没看到这里,而我的个人拙见也和书本中不谋而合,是对自己的一种成长,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肯定。
共享世界是未来,开放的世界才会有更好的发展,闭关锁国这件事已经被证明过了。最后,不要忘了保留记录和版权意识。
过滤
笔记1
关于注意力和广告这两件事,注意力确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我自己也不免受到干扰,另外也让我学习了,就算是个人成长吧!时间的不可抗性很有意思,我们无法阻止,用也是时间,不用也是时间,这是三维生物最真实的一点了吧!毕竟我们还没有实现永生这个话题。
上述的那些也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第2点广告这件事,这本书大概有10年了吧。现在看好多真的已经实现,比如我们现在铺天盖地的带货、直播、广告...啊,这一桶金我有没有赶上。可我在想以我的能力、资源、个人行动力等等条件,就算当时看到了,现在能实现吗?能赶上这每一桶金吗?人总是后知后觉。世上最不缺少的便是后悔。我仍不后悔,并不是嘴硬,而是时间无法后退,而是命运自有定数。我们许多人只能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
----
读完笔记
由注意力到广告,再到网络类型的广告主要用于新兴公司,因为个人制作的广告廉价而有可能充斥好作品,又有制作者的个人流量。
最后的最后,引入了我们自己,所有过滤都为了实现个人的体验。因为在这个物质大量过剩的时代,人的个性是独立的,物质是衰减的。
一切好像都很正常,正常的逻辑,但是1.物质能源垄断者,国家会控制调整,比如战争机器;2.我的个性也是被控制大脑了?
重混
重混再编辑并不是常规的物质世界那样拥有所有权,而是我的一个想法、一张图片、一段视频分享给你,而你直接拿来使用或者再编辑,再创造。
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法律限制等都是一种挑战,不断变化更新的互联网形态,需要使用的人也不断更新变化。
这其中的变化也产生了诸多机遇。
互动
通过VR虚拟现实引入未来的设备互动,但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机器学习,二是需要硬件的研发和普及。
另外KK似乎太高看人对于机器的依赖了,我就不喜欢被机器绑定。我想亲自去江边散步慢跑,喝一杯茶,和亲爱的人看高山大河。
当然我知道KK也是让机器服务于人,只是有将机器植入大脑的未来恐怖行为让我担忧,人的生物本能是可以学习,但无时不在的虚拟无法让人相信,我更偏向于探索真实,而不是做一个缸中大脑,这也是我做过互联网之后的后遗症。
立场不同,KK不愧为物联网教父。
追踪
笔记1
KK,你是想进化人类吗?让科技无时无刻绑定人的一切信息。有点像朋友圈或者QQ空间的功能。生活流,一个新的词语,却表达了记录的所有信息,给怀旧的人一个契机。
但这个存储该多大呢?整个宇宙都不够,如果可以选择保存一部分重要数据或者保存的内容简略才可以,否则仅仅记录生活的每一刻都无法存储,人的每一秒能接触到的信息远超过人的想象。所以生活流的具体执行是受限的,不如人的大脑,这里面还有一个个人隐私的权力问题需要升级。
笔记2
有一件东西现在很好用,也很实用,就是车上的360度记录仪,还有摩托车头盔上面的360度记录仪,能充分记录声音视频等信息,为车辆个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笔记3
我就是讨厌、防备别人追踪我,但我自己又稍微有些擅长追踪别人的人,可整个体系明显是高科技追踪我们信息的人更多,这让人不安。这种信息不对称更多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他们自然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利。
笔记4
人们在选择隐私的同时就要接受别人对你的封闭,开放自己才有可能开放机构。这其中还有个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的问题
读完笔记
无论如何,大数据是必然了,分析、处理、追踪一切信息,科技互联网在进步,叶子啊进一步影响人的生活。
提问
倒是和自己的一种性格不谋而合了。
去提问,去探索,永远充满好奇。
不断持续的学习,这大概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开始
科技的发展现在似乎只是开始,一旦成势便是量级迭代进展。
未来,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