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行业专题报告:上下游迈向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根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随着空域改革的推进和央地政策的加速部署,低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无人机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从物流配送到旅游娱乐,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本文将基于《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策略报告:改革推进,上下游迈向高质量发展》(华西证券),深入探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
👀报告节选(完整报告53页)

01 低空市场前景广阔,央地加快部署落地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涉及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政策全方位推进支持。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 2023年12月,国家空管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中国空域分为两级七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负责拟订并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 中央和地方陆续将低空经济发展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预计第二批试点城市将很快公布。



02 EVTOL和无人机未来或是低空经济的“主角”
无人机和eVTOL因其灵活性、低成本和高效性,成为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eVTOL具备垂直起降和电动化特点,适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
- 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法规逐步完善,广泛应用于航拍、农林植保、环境监测等领域。
- eVTOL作为未来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具有噪声小、出行高效的特点,技术进步使其成本优势逐渐显现。
- 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在特定领域仍具优势,但无人机和eVTOL更符合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



03 产业链企业争先布局,各显身手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整机制造、复合材料、推进系统、航电与飞控系统等多个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 亿航智能、小鹏汽车、万丰奥威等企业在eVTOL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产品已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 国内厂商在复合材料、电池制造等关键领域具备优势,如光威复材、国轩高科等企业积极投入低空经济相关产品研发。
- 推进系统和能源系统制造商如英搏尔、欣锐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求。



04 “低空+”场景应用广,物流配送有望率先商业化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物流配送、旅游娱乐、载人交通等。其中,低空物流因需求旺盛和技术支持,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
- 低空物流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2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4500亿元,顺丰、美团、京东等企业积极布局。
- 低空旅游娱乐市场潜力巨大,eVTOL成为破局关键,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 载人eVTOL飞行器覆盖城内通勤、城际交通等多种场景,预计2035年市场需求将增长至4.2万台,形成逾万亿元市场。

05 低空硬基建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年,软基建220亿元/年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硬基建每年投资超千亿元,软基建投资最高可达220亿元/年。
- 通用机场和起降场建设是低空硬基建的核心,2024-2027年起降场硬基建每年投资额预计为1020亿元。
- 低空空管系统作为软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28亿元,支持低空飞行的“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
- 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低空飞行管理的基础保障,未来将实现多体制融合和天空地一体的全域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