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遐思|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丧失
清明时节,我们怀念故去的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他们离开了,对留下的人而言是一份内心的丧失,那么该如何理解以及应对这份丧失呢?
1. 丧失体验的普遍性
丧失,不单单指只是失去重要的人,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人生体验,贯穿人的一生:
- 一个学会走路了的孩子会丧失婴儿期被父母放在襁褓中照顾的特权;
- 耐受着分离焦虑还是不得不去上幼儿园后失去了只待在家的安全感;
- 长出新牙之前终究会有摇摇欲坠的旧牙消失;
- 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也不再拥有儿童期更简单的学业任务和心思;
- 去新城市上大学的青年告别了与家乡的朋友朝夕相处的时光;
- 三十岁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以缓慢但必然到来的步伐衰退着;
- 拥有了新工作或新的人际关系,也意味着曾经拥有的某些部分也退场了。 .......
所以,人的一生在成长的路途上,也不断地经历着丧失,这是一条无法回避的路。从发展心理学来看,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经历横向与纵向的变化,从身体到内在世界,像一棵树一般经历着四季。
成长的另一面便是丧失:每一点滴的成长也意味着每一点滴的丧失,获得新的经验也意味着旧的经验已被覆盖或替代,成长为此刻的自己的样子也意味着和上一秒的自己已然不同。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泡在大大小小的丧失体验里成长着,一边成长一边丧失,如何整合这些丧失体验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2. 如何应对丧失
1)发现丧失的积极面
正如前文所言,丧失往往和成长同步发生,所以丧失的部分也是为自己新的成长让位,如果你为开启新阶段感到悲伤,可以有意识提醒自己对新成长的期待,二者如影随形。
另外,丧失感的前提是失去的人事物或经历曾经对自己而言是宝贵的,因此才会不舍、悲伤,甚至痛苦。
所以,如果你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人,回想起来曾经共度的幸福时光,发现再也无法重温这样的体验让你感到痛苦,那么这份丧失感恰恰说明你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你有能力真实地体验过。
丧失带来的体验可以是帮助你发现自己内在价值排序的重要索引,心理咨询有一个流派叫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它认为人改善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步骤便是澄清自己到底看重什么,明确自己的价值排序,然后按照自己看重的内容进行生活实践即可。
丧失感便是帮助你探清楚自己看重什么的契机,比如如果失去一段关系让你痛不欲生,你可能由此意识到原来有意义的人际联结对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之后的生活里如何发展与经营重要关系可能是对你有帮助的方向。
2)完成“哀悼”
从心理学的视角而言,丧失的解药是“哀悼”。
我对哀悼的理解是一种整合:曾经拥有过的失去了,拥有时的体验和当下失去的体验可能都五味杂陈,把这些复杂的感受完整体验后,整理揉进当下的体验里,然后才能和失去的部分真正完成告别。
以失去一段重要关系为例,回忆你们在一起的时光,你可能感受到温暖、喜悦、感动...,也曾感受到失落、伤心、孤独...,那些在一起的画面历历在目,你也在重温着那些感受,那些共同的经历里种种体验直到今天也算数,依然对你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当你体悟到其实那段关系已经内化在此时此刻自己的身心里,并不随着对方这个人的消失而消失,关系里最宝贵的部分其实一直留存在你心里,已成为你的一部分。
那么,形式上与失去的人告别也变得不再那么不可承受,有一些仪式感可以用于完成告别也有助于完成这个哀悼的过程,比如:
- 命名你们曾经共同拥有的重要物品并一一告别;
- 给对方写一封情真意切的告别信(对方是否真的收到不重要);
- 为你们的关系结束举办一场有创造性的葬礼...
在这个过程中,你内心在发生一些变化,那些五味杂陈的混乱感受会逐渐变得有秩序,会以一种被整理过的方式继续待在你的内心,直到某一天回想起来可能会变成夹杂着温暖的淡淡的忧伤。
哀悼后,经过整合的感受不会再束缚你当下的步伐,你会继续往前走,继续新的成长,同时继续哀悼新的丧失。
素心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后悔是你在美化当时没选的路 (2人喜欢)
- 女性丢包袱实用建议:找回并表达攻击性 (1人喜欢)
- 心理咨询师|高彩鑫-个人简介及预约方式(2025年版)上篇 (2人喜欢)
- 祝你新年快乐,不快乐也可以
- 你的生命中总有和谐之处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