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小绿【贰拾贰】
你好哇,小绿,这是一个心情复杂的夜晚,复杂的导火索是我刚才接了一通电话。 突然注意到这是第二十二篇,封,信。泰勒斯威夫特有一首歌叫22,是一首轻快的青春飞扬的歌,我没有亲切称呼她为霉霉,因为我喜欢她的时候她是一个弹奏班卓琴的乡村乐歌手,不是现在的霉霉。当时喜欢上这个青春洋溢的女孩其实是也算一个意外。 因为小学一次期末的成绩,我要求到了一个mp4,买的时候商店里会帮忙下载很多很多歌,应该有三四百首,我疯狂爱上了其中一首英文歌。虽然不怎么听得懂歌词,但就是觉得这首歌有一种我形容不出的神奇魔力,后来我学习了一个词,叫“救赎”。 这首歌让小小年纪的我,有一种得到了救赎的感觉,尽管那时我可能还写不对“罪孽”的“孽”,更不清楚自己的“罪”。 这首歌叫《Grace》。蓝色显示屏上,连字符后标注着Taylor Swift。我喜欢这首歌,也喜欢了这个歌手,于是让有家里电脑的叔叔帮我下载了很多她的歌,曲风和《Grace》截然不同,但是也很好听。 后来,一节信息技术课,我自己用酷狗音乐再找这首歌,我想抄歌词,学会它,不料,意外发现它并不是泰勒斯威夫特的歌,而是一位叫Laura Story的歌手演唱的,被归类为宗教音乐,演唱的对象也不是我猜测的歌手的父亲或者男友,而是,祂,一个似乎不存在的永恒存在。 得知真相后,我更喜欢这首歌了,因为这首歌好像更“宏大深沉”了,但也短暂陷入了“我是不是根本没喜欢过泰勒斯威夫特”的怀疑和纠结。 一个比我年长几岁的,英文特别好的小姑有一次聊天说起了Taylor Swift的名字,有一期《意林》或者《格言》里介绍了Taylor Swift这个音乐才女,班里经常买娱乐新闻杂志的女同学喜欢Taylor Swift,一个穿着时髦的很有气质的声音好听的女同学喜欢Taylor Swift,于是,我认为,我也喜欢。 现在想想,我应该算是喜欢过的,只不过这份喜欢比较浅,连粉籍边角都够不到。 【这跑题跑的,其实还可以写我和音乐的故事】 继续说回《Grace》,在不了解歌词的含义之前,这首歌有帮助我平静下来的作用,在了解了之后,我似乎总是在遇到不好事情的时候听,自哀自伤,可能还伴着点啜泣,尤其是那句“and you answer my child I love you”,直接泪崩。 现在分析起来,我小时候那么喜欢这首歌,其实是渴望有一个现实世界的Lord,像歌中唱的那样,即使我犯了很多错,总是会亲切地叫我,“孩子”,总是耐心告诉我什么是对的,解答我所有的疑惑,引导我帮助我成长,慈爱而宽容。我小时候的现实世界里没有,所以我会偷偷哭,会逼自己强大,会为自己真的变得那么强大得意洋洋,无比骄傲。长大了我发现别人的现实世界里有,于是,我为自己真的变得那么强大得意洋洋,无比骄傲,心如刀割,遍体鳞伤,痛不欲生,生如夏花,花天酒地,地动山摇,摇头晃脑,恼羞成怒,怒不可遏,饿死事小,小题大做,哈哈哈。 本来想写的,和实际写了的,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小长假还剩一个双休。小绿,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