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能智驾吗?
有位网友发出疑问:
- 油车能否加上智驾功能?
- 如果是缺电,能不能加个小电池来为智驾供电?
- 为什么现在的宣传好像是电车才能智驾?
正好最近换车,对比了燃油车和新能源,也了解了一些智驾相关知识,看到那个帖子以后有了一些思考。 非专业人士,仅代表自己看法。
我觉得先要搞清楚俩概念,什么是“油车”,以及这里说的“智驾”到底是什么程度的辅助驾驶?
油车
在我看来,只要车辆加入了“电机”,且电机提供了动力,其实已经开始脱离“油车”的范畴了。
- 带一点点,比如 48V ,那其实就是“轻混”。
- 再往后还有丰田和本田的“油混”,电压都在 200V 往上。
- 再往后就是比亚迪这类“插混”,这里是内燃机直接参与驱动的最后一类。
- 再往后就是理想那一类“增程”,这里是车内还存在内燃机的最后一类。
- 最后,就是纯电了,完全没有内燃机。
所以,“油车”其实是最传统的那类只有 12V 蓄电池的,没有电机提供动力的,才叫“油车”,或者也可以叫它“纯油车”,后面这一类只包含12V蓄电池,不包含电机的,我们都叫它“纯油车”。 只要上到了 48V ,就开始叫“轻混”车型,因为电机已经开始协助提供动力,开始“带电”了。
并不是只要通过“烧油”驱动车辆都叫油车,如果这样定义,目前常见的比亚迪插混,和理想增程也可以只烧油而完全不去充电桩充电。
智驾
如果把“智驾”定义为“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打灯变道”,那的确油车也可以做到。 但如果把智驾定义为以下这些功能,情况就又不同了:
泊车
- 自动泊车:识别旁边车位后,自动泊入车位(人可以离车)。
- 遥控泊车:通过 APP 控制车辆直行,或直接泊入或泊出。
- 记忆泊车:停车场内记忆一条路线,实现路线上的任意位置前往目标车位自动泊车, 如果车位被占,自动寻找附近其他空闲车位 (人可以离车)。
- 代客泊车:和”记忆泊车“功能类似,只是无需再自行记忆路线。
行车
- 基础功能: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打灯变道。
- 自动变道:车辆根据拥堵情况和目的地路线,自动变更到合适车道。
- 上下匝道:高速或快速路自动上下匝道。
- 主动避让:包含施工路段、行人等非机动车,也包含其他车辆侵入我方车道(常见无意别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动偏离或减速躲避。
- 领航辅助:地图设置目的地,车辆自动前往目的地。这条是 1~4 一起串联起来做到的。
- 端到端:从某个停车位出发,全程智驾到目的地的停车位停好车,甚至包含过 ETC 。其实就是“智能泊车”和上面的1~5串起来,不过大部分情况还是饼,但已经可以看到实现的可能。
此L2非彼L2
如果翻看2020年《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这份国家标准,会发现其中定义的L2要求非常的宽泛:
2 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
b) 具备与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c) 当驾驶员请求驾驶自动化系统退出时,立即解除系统控制权。
按照这份要求,L2可以是只有基础的“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打灯变道”,也可以是包含我说的那一大堆功能,它们都是 L2 的范畴 。
而且有这些功能,“能用”和“好用”,又是两码事,我就见过宣称是 L2 ,结果试驾时连基础的“打灯变道”都做不好的车型。
现在高速路的“智驾”其实已经卷的差不多了,因为高速路的路况简单,车道线通常清晰。大家现在卷的是城区的智驾,城区红绿灯多,人车混流,不守规矩道路参与者也多,场景可以说是千奇百怪。 能做好高速路的智驾现在并不稀奇,甚至只需要基础的自适应巡航在高速路上都能解决不少问题,而城区智驾的开通城市数量,以及城区智驾的“好用”,才是更考验能力的地方。
所以,现阶段的 L2 智驾,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从“基础”到“好用”有很远的距离。 就好比买一台 200 块钱的翻新机和花 8000 块钱买一台旗舰手机一样,它俩都是“智能手机”,但用起来,压根不是一回事。
而如果你参看标准中的L3定义,会发现智驾的头部车企这一堆功能,其实是在向L3靠拢,很多是L3的要求,而不是L2的,只不过部分L3的要求现阶段还达不到。 所以,部分车企宣称自己的智驾是“L2.5” ,在我看来也没毛病。
在“纯油车”上加“智驾”有什么阻碍?
电不够用?
要具备这些功能,需要添加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一系列感知硬件,目前常见的“纯油车”的发电机功率不足以提供额外的电量。 但也不是没法解决,增加发电机功率就好了,“电”其实不是“纯油车”无法增加智驾的瓶颈。
内燃机、变速箱
我觉得内燃机和变速箱的动力组合,才是导致“智驾”在纯油车型上无法普及的技术问题。 注意,这里说的是“技术问题”而非其他市场决策。
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车辆也从大排量自吸开始过渡到了小排量涡轮增压为主,而这些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涡轮增压的介入是需要提高转速的,也就是需要先拉高转速,废气带动涡轮,然后动力才会爆发。
这中间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一些车型的“油门迟滞”,也就是驾驶员需要动力,踩下油门,但是前一秒只听到发动机转速升高,车速却没提起来,“光吼不动”。一秒钟过后涡轮增压介入,车才爆发动力,然后“窜”出去。
而变速箱的调教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家用车调教的不好,会出现换挡顿挫的问题,而这个顿挫,也是一种时间很短的动力中断。
那智驾会有涉及到这两方面的场景吗? 会的,主要是需要“急加速”的时候,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里说的急加速对电车来说并不“急”,但对小排量涡轮车来说,就很“着急”。
智驾时经常会遇到的,旁边车道的车速只是比我稍快一些,但我必须变道的场景。 比如匝道汇入主路时,加速车道快结束了;又或者前方是下匝道或右转车道,我必须变道过去。
电机驱动的车辆,智驾只需要考虑油门开度,而纯油车型需要考虑“合适的挡位、合适的转速、涡轮增压介入时间”等等一系列变量,远没有控制电机那么方便。 这一系列的变量,就有可能会导致这个超车变道的操作失败,甚至可能因为“涡轮迟滞”导致智驾指令输入过量导致危险。而在现在对智驾事故口诛笔伐的时代,少一份风险肯定比多赚一份钱来得更重要。
如果曾经同时开过小排量涡轮车和电动车的人,肯定会对双向双车道超大货车的体验印象深刻。 小排涡轮车想超个货车真的是要做足充分准备,因为排量低且有迟滞,需要提前拉转速,否则只要对向稍有来车,或者超车时大货车加一点速,就有可能超不过去。 而同样价格甚至更低价格的电动车,电门平顺无迟滞,低速动力充足,同样路况超货车,就是一脚电门的事情,根本不用去考虑什么转速、降档、油门迟滞。
简单来说,电机在驱动车辆这件事上,就是比内燃机加变速箱的组合优秀,只是受电池拖累。 内燃机加变速箱的组合,让纯燃油车型加智驾变得非常麻烦,就类似程序员面向碎片化严重的Android系统做开发一样,不同的手机,屏幕尺寸、系统特性都千奇百怪。 而不同的车型,涡轮的介入事件,变速箱的顿挫情况,都是不同的。要面向这么多不同状况的车型去做智驾兼容,不是做不到,而是会比较麻烦。
虽然现在有很多“双涡轮增压、可变截面增压”等新技术,但这些其实都是成本,在动力输出上相较电机,更像是在不断的在打补丁,本质上还是向电机的“低延迟、高平顺、强动力”去靠拢。
回到楼主的问题
油车能否加上智驾功能?
能,但吃力不讨好!
如果是缺电,能不能加个小电池来为智驾供电?
如果单纯解决用电问题,我想只需要增加发电机功率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如果额外加电池,那不如顺路做一套48V轻混系统,但那其实已经脱离了“纯油车”的范畴,比如奥迪 A5L 就有和华为合作智驾。
为什么现在的宣传好像是电车才能智驾?
因为现在的竞争是“智能汽车”的竞争,而不仅仅是“智驾”。 智能汽车还有离车后的“哨兵模式”,多用车场景的“外放电”功能,喜闻乐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系统更新的“远程 OTA”等等……。 这些都不是“纯油车”或者 48V 轻混可以支持的,需要再往上加电池。
但如果继续加电池,就会到一个技术路线的岔路口。即我电池都加的这么多了,为什么还要用垃圾的内燃机和变速箱来驱动车辆?因为不光是我们消费者,业界也普遍认为电机驱动是比内燃机和变速箱更优秀的,只是电池在拖后腿。
既然我已经加了不小的电池,内燃机我做的轻车熟路,我把内燃机用来发电,用电机驱动车辆不就好了么? 此时,这辆车就变成了“增程”车型……。
所以,车辆要往“智能化”发展,离不开电,一旦电池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面临是否要保留内燃机直驱车辆的选择,而电机显然比内燃机优秀太多太多! 也就是一辆车越“智能化”,它就越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