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笔是可以否定写字人整个文笔素养的
3月25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看舞剧《朱自清》。给四星主要是给舞剧最后的两个亮点。一个是朱自清夫妇拿着枕头的舞蹈,非常新颖,非常感人;一个是朱自清一个人在铺满舞台的绿绸上舞蹈,没有想到绿绸会舞动出如此丰富如此吸引人的画面。另外,本剧的舞美使用的一个巨大的移动的背景墙,这个墙粗看十分笨重,墙上什么也没有,但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在这个背景墙上映射出一众演员的身影,令人惊艳。
其所以会在舞剧的最后感受到亮点,也反衬出全剧的过于平淡的内容。这当然首先是受题材的限制,朱自清本人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戏剧性,舞剧一开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然后又是听到了爆炸声……这些场景,换一个其他人物,也完全可以,这样的故事情节太多太普通了,所以舞剧从一开始就让人有乏味的感觉。知道编导为克服平淡在舞蹈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似乎效果不大,反正周围不少人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舞台的音响声音很响,因此许多朗诵旁白都听不清楚,加上旁边的字幕对剧情的介绍是几幕合在一起的,不是一幕一幕介绍的,所以对现时的剧情基本上不甚了了。其实许多朗诵旁白应该在舞台上打出字幕来,观众才清楚你说什么。全剧中的歌曲也是这样,声音太响,听不清唱什么,最好也是打出字幕来。
感觉舞台上比较有问题的是十几块黑板一起拿上来,由演员在黑板上写字,一块黑板写一个字,这很傻,黑板本来就没有美感,十几块黑板塞满了舞台,更难看了。而演员写字,前面一些字写得还可以,最后写“必修课”三个字,那个“课”的最后一笔居然是很长很长的捺,太难看了,完全是一个败笔。从这一笔是可以否定写字人整个文笔素养的。
很少看到扬州歌舞剧院的演出,买票也是冲着荷花奖来的,主要演员舞蹈功夫很不错,全剧的亮点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有新意、很努力的剧团,期待他们以后再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