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动经济新动能
“十五五”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摆脱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同时,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新旧动能,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等经济专家在《中国经济2025:稳预期、促消费与扩内需》一书中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部署,回答了如“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如何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企业‘卷’的背后暗藏经济增长的秘密”等问题,立足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展望。
在《经济新动能:深度转型的方向与关键点》一书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诸位经济学家,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特点,结合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企业出海等新技术、新趋势,分别讨论了理论的新动能、开放的新动能、产业的新动能、城镇化的新动能、金融转型的新动能,以及人力资本的新动能、经营管理的新动能。放眼今天之世界,绝大部分创新的主体既非国家,也非个体,而是企业。而今日之企业之间与其说是在比拼创新,不如说是在比拼企业家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培育新质生产力 构筑战略新优势》一书,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构筑上海战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以及上海先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考。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围绕构建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和培育龙头企业、高增长企业,为上海培育新产业、抢占新赛道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冒佩华教授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重要思想的演变历程,厘清了我国民营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发展民营经济同国家各项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其他部门运行发展间的关联,从而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以及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定位。
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义乌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经济传奇,成为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经济崛起发展的样本。《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以义乌市场40余年发展经验为研究对象,以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下的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阐释如何正确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边界。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胡宏伟认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以“六小龙”为代表的“杭州现象”与“义乌经验”在底层逻辑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
作为研发出集成电路芯片的高迁移率应变硅CMOS技术的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尤金·菲茨杰拉德在《创新的真相:如何将创新商业化,促进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创新是由想法变为现实并促进增长的“创新生产线”,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与“实施要素”三者之间的交织互动与持续迭代才是真实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同时,从自由市场侧的创新者、投资者和创新企业,到教育和研究侧的大学与政府机构,作者全方位地阐述了各方在创新体系中应有的角色与责任,为构建更加高效、协同、开放的创新体系与生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与战略蓝图。
最后来看看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的新作《企业的品格》。本书探讨了企业长寿的秘诀,是心理学与长寿企业的首次跨界合作研究。长寿企业无一不是在时间的洗礼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挑战中顽强存活下来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特征,为企业带来了不同的资源与价值。今天的企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在了解时代的基础上找到能让基业长青的方法——百年老铺来自时间长河与空间长廊的点滴沉淀。
李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创新崛起中的人工智能 (1人喜欢)
- 异类的救赎
- 放爱一条生路
- 布尔乔亚的贵族情结
- 人工智能助力新质生产力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