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生活
2025年感觉自己的身体再也不如以前了,跑步3km左腿膝盖会痛,之前5km起步才会有感觉;骑车3天后身体仅靠按时睡觉已经歇息不过来;小院里0.1亩地竟然两上午才能挖完,记得上年仅仅一上午就差不多,而且今年腰肌劳损还在不断地提醒我;......所有的事情都在告诉一个事实,1990年11月14日出生,仅仅才过来35年,已经开始变老了,而离退休还有28年。
人到底要怎么活着?常思可能有不同的想法,30岁之前有勇气去读博,毫不费力的报名考试,可到现在心力被内耗且煎熬着毕业却没有下太多功夫去努力,总想着坐享其成应该是将个人的缺点放大,已经被毕业折磨的筋疲力尽却丝毫没有进展,想努力却总感觉力不从心,懈怠思想占据了主要位置。
在别人眼中,那个积极上进,勤于工作的“牛马”是有目共睹,但升职这种事和努力无关,当你把故事里的情节真正意识到生活时,发现以前的工作模式或者错了,加班加点干完工作获得领导认可,总会有接连不断的任务;总是在乎大家对你的看法,怕得罪身边的每个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做事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这也许和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造就了患得患失,总是因为点滴小事内耗自己,无法集中精力干成一件大事。
情欲戒色是我一直难以放下的欲望,欣赏美女照片、看身边美女,甚至幻想着某种不可描述的画面,但今年的性欲明显不如之前,勃起的状态已经不能随心所欲,总要靠一些小黄文或者小电影才能勉强维持一段夫妻生活,队友也总是抱怨时长不够、感觉不爽,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让人产生了暗淡的感觉。
作为丁克一族也面临着家里催婚,在无知无畏的年纪里总是期待着孩子的陪伴,到了现在总觉得顺其自然,更多的是习惯了二人世界,恐惧有孩子带来的一切麻烦事;很多人说养孩子是自己的再一次成长,如果我把现在的状态改变,复归婴儿重新让自己活一次,换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也能不一样,仪式感、新鲜事,每一件都不按照以前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不要再重复以往的生活,是不是也能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读书是至今坚持不多的爱好之一,不管是满足于低效率的自我提升还是习惯了麻痹自己假装努力,过完年到现在已读(听)完27本,可有些连书名甚至都记不起来了,或者看着书名都不知道讲了哪些故事,微信读书记录的157本书,偶尔看到名字都不记得自己看过,其中有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也认真读过。换个角度想,也许每一本书都没在我的心里留下印记,读过仅仅是读过了,那精读和粗览又有什么区别,对思想的牵引也许就像吃饭一样融为精神的一部分。
运动是大学慢慢养成的一种习惯,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 、游泳 ,打羽毛球、骑车、八段锦等不一样的体验,喜欢跑步是因为在压力大、悲观的时候可以排解烦恼,激励自己。当年的军旅生涯,是自己喜欢的也是难熬的,毕竟走过来再看,运动基因很多是那段经历留下,更重要的一些生活习惯至今会影响,比如要保持身材苗条、坚持早起、干净整洁的环境。
说起军旅,那段时间的教育真是热血澎湃,可离开七年之后,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理解了人类成长的思想变化,更加看重人性对人类的控制。难怪说35岁以上的人不好管、不好忽悠,确实只有现实的利益才能打动他,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迫使他必须作为顶梁柱为家人谋划生活。不在奢望、幻想、清谈, 看懂了人性, 看清了现实,更懂生活。
如果把生活作为主体,工作看作赚钱的工具 ,必须要干但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工作状态调整到适应生活的节奏上,充分过好自己的业余生活。比如,坚持六点起床,带走小狗在小区或者周边溜达一圈,做一份可口的早餐,轻松骑车上班,按部就班完成本职工作,不再理会领导画饼, 不再纠结上级批评,不会在意同事眼光,不再与别人攀比,午餐单位做好了吃一口,感觉不满意就填饱肚子,或者约三五好友在外胡吃海喝,满足口腹之欲,美美的睡上一觉,完成下午工作,按时下班准备晚餐,用心去体验切菜、熬汤的过程,修炼自己的思维想法,刷个剧、看会书、陪陪爱人,相拥入眠,这是不是想要的生活?
每个阶段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人生际遇也会发生转变,让自己过得舒心、快乐应该是来人间体验的最大幸事,放弃欲望,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