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堵塞应该如何疏解
很长时间我觉得这四个字能概括我的状态。
有很多吸收,无处释放
有很多话,无法表达
不停地压抑自己的心情,遇到朋友也无法完整描述,遇到小猫会不由自主流下泪水。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类似的感受。
我在不断的理解自己,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还在路上,但我至少已经睡眠状态良好,主动吸收新知的动力和效率相比之前也在显著提高。
不停地探索自己为何会如此,以及如何从不好的状态中走出来,是我作为个体的最重要结构化课题之一。因此有阶段性成效的时候,我也想更系统的把以自己为样本的课题研究分享出来,让更多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有所受益。
- 根据郭念锋1986年提出的心理健康十标准
123,具体包含:
- 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自然波动规律)
- 意识水平(注意力集中程度)
- 暗示性(易受环境影响而动摇)
- 心理活动强度(抵抗突发刺激的能力)
- 心理活动耐受力(应对长期刺激的韧性)
- 心理康复能力(从创伤中恢复的速度)
- 心理自控力(情绪和思维的自主控制)
- 自信心(恰当的自我认知与判断)
- 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的正常性)
- 环境适应能力(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
【选项】
A. 结伴效应
© 本文版权归 Lacrimos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