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产业关联(1)——基于行业分类大尺度看产业关联
坊间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不同说法,网上搜索发现有关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大体可以概括为:产业链的关注点是位处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供应链主要围绕某特定产品建立供求关联,价值链的中心则是产品价值创造。我感觉三者之间共性大于差别,都需要以企业为主体,都需要以产品作为抓手将供求链条体现出来,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并获取(分享)价值,只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会选择不同词语。提升到宏观层面来看,我觉得这些都属于产业关联范畴,体现了产业关联的应有特征。
本篇的主题是产业关联。前面“定量观察经济增长之产业结构特征”(系列第七篇)中对此已经稍有涉及,本篇拟将这个主题展开来,做更详细的讨论。基本思路是:从一个宏观经济体出发,先考虑如何识别各种产业关联,进而考虑如何基于这些产业关联进行统计测度。既往业界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产业关联及其定量测度的经验和方法,但是,面对科技创新和分工深化,产业关联有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一、 基于行业分类大尺度看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的前提是产业分工,因为分工才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行业);但与分工并列的必然是“合作”,一件产品最终交付使用,需要不同行业协力完成,于是在行业之间形成了关联。基于此,我们对产业关联的讨论,要以行业分类为起点,要在行业分类基础上发现产业关联。进一步想,分工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来行业的裂变或者延伸(横空出世从无到有者除外),形成新的行业,这一过程在当前既有行业分类组织架构上定然会留下印迹;反过来,这些印迹就是我们认识产业关联的线索。所以,以下先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开始,对产业关联做大尺度观察。
一提到行业分类,农业(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批零贸易、交通运输,这些门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仅靠门类层面的归纳,还无法真正显示产业之间的关联。为达此目标,我这里将制造业按照大类粗略分为三大块,将其与前面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对接,是不是就可以发现什么?第一部分过去习惯上称为轻工业,加工对象主要来自农林牧渔业;第二部分的主体是冶炼化工产业,提供各种材料及其制品,基本原料来自采矿业;第三部分称为装备制造业,是利用材料加工业产品进一步制造出为各行各业所用的机器设备。进而扩展到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和建筑业,它们延伸了采矿业、加工业的产品链条,将原来的初级能源或建材变成了电、房屋和其他建筑物,并通过安装将各种机器置于各种具体使用场景之中。
把上述综合起来,形成了以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开头的两大产业链条(见图1):农业等生物资源产品—食品轻纺加工与制成品,矿产品—冶炼化工材料及制品—各种机器设备,然后混合起来进一步延伸到电力燃气和建筑业。这是基于物质流链条建立起来的纵向产业关联,从上游到下游,层层推进,体现了从初级产业到加工业再到制成品业的基本走向,其关联方式是:下游产业接受上游产业产品继续加工,然后是制造、建造,形成产品链条,显示出物质流在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顺便说一句,尽管我们已经特别习惯了三次产业划分方法,还一直将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业合在一起称为工业,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归纳方法。你看,在刚才归纳的链条里,矿业与农林牧渔业更相似,都属于提供资源性产品的初级产业,对应着制造业这个“加工制成业”,在此意义上说,后者才是真正的“二次产业”。

第二类产业关联集中在服务业,是物质流之外的服务流链条。此前我曾经借“生产性服务业”对此做过说明:“覆盖了研发技术服务、货运服务、贸易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租赁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服务以及其他生产性支持服务,会以不同方式与所有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产生关联”。其中既包括与前面所述物质流有关的物流服务(批零贸易业、货运业),还涉及到能源流(电力燃气供应业)、资金流(金融业)、信息流(信息传输与软件业),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数据流(从数据传输到内容生产的各行业)。其产业关联方式是:某个带有专门性的服务行业为其他很多行业提供了同一类服务,辅助这些行业的生产;而这样的专门化服务行业有很多,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与所服务的行业之间形成了横向关联。把这些横向关联与前面的纵向关联放在一起,就像我在第七篇里所说:纵向关联会形成一条“线”,即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引入横向关联,其结果是结成一张“网”,拓宽了原来的产业链条,将产业关联扩展到整个经济体系。
第三类是立足基础设施和专有技术形成的产业关联。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其产品可能是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等,目标就是为其他各类经济活动提供基础生产能力,变成所有各个行业的固定资产。类似的还有建筑业产品,无论是房屋(住宅和其他房屋建筑),还是其他各种土木工程建筑物(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水利和水运、海洋工程,工矿工程,架线和管道工程,节能环保、电力工程),为各行业生产提供了基础设施。进入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能力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互联网和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智能驾驶汽车、各种机器人的运作特别依赖于其装载的系统软件,所以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下提供的产品大多会被其他各个行业所用,并与上述两个类别组合起来,形成产业数字化之后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以上三方面合起来与其他各类产业发生了关联,其关联实现方式是:这些产业的产品被后续使用者通过投资方式获取,形成固定资产,作为基础生产能力用于其它产品的生产。
以上是大尺度看产业关联,这三种类型的产业关联奠定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落实到现实应用而言,各种具体主题的产业关联并不是以上某种单一类型的简单再现,而是各种类型的综合运用。为此我们需要接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