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有的人活着ta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ta还活着。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有了自己的体会。
来到这个人人口中艳羡的部门已经整整17个月,而现在的我却像一个异类,和他们格格不入。我讨厌他们的虚伪,讨厌他们的恶意,讨厌他们颠倒是非黑白、毫无羞耻心。在与他们格格不入、 针锋相对的日子里,我虽有不快,但也更加厘清了自己。
我认为,对周围的一切有感受、有觉察、有关怀,将自己放在整个环境中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周围有益,这样,才算是活着。这里所说的对周围有觉察,对周围有益,不是迷失自己,讨好他人,恰恰相反,一切觉察和行为都需要建立在对自己足够了解之上,因为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但,我们究竟靠什么去感受、觉察周围的一切呢,靠灵魂。人们总是反复提及灵魂,京极堂认为灵魂是物质性记忆的集合,史铁生认为灵魂是对真善美的传承和不断追求。其实,灵魂在不同语境下、不同人的心里,确实会有无数种解读。现在我们假定正在讨论的灵魂,是指人的肉体不复存在以后,依然可以留在这世上的某种存在。当下语境中的灵魂,是精神层面的,既包含京极堂所说的集合概念,也包括史铁生所说的真善美,总结一句话,灵魂是自存在以来,所有真善美传递、更新、再创造的集合。
综上,灵魂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当然,人很重要,如果没有人这个肉身,灵魂无法完成高级的传递、创造。就好比,没有电脑之前,复杂的数据只能靠人脑计算 ;没有网络之前,人与人互通信息只能靠语言和书信传递;一个石头所承载的信息,与一棵树,与一只狗狗,与一个人相比,也都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人没什么可骄傲的,不过就是比别的物体承载传递信息的功能更强大而已。但,人也可以骄傲,毕竟人可以让信息(记忆、真善美)的传递更高效、更具创造力。
回到我自己,生命的个体,我该如何度过我的一生,也就是追问活着的意义。如果将活着定义为贪图享乐,那就是置灵魂于不顾,成了欲望的奴隶。自此,一生中,总是会担心没有别人赚得多,会恐惧被别人瞧不起,会嫉妒别人比自己漂亮,会困扰没有得到某某的爱,等等,总之是一味地向外求。但如果将活着定义为对灵魂的关照,也就是对真善美的发现、传承、更新、再创造,人生就会变得非常不一样。当然,我认为,人最好是在温饱获得满足的情况下去实现灵魂的关照,就像电脑必须有电才能运作一样,人体也需要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也就是说,当人的身体可以获得温饱,剩下的就是灵魂的事了,阅读、写作、思考、做公益、拍电影、画画、创作音乐,等等这些,都是让灵魂得以传递和丰富的事。但,要注意,灵魂不像金钱,不可以量化,也不分大小。并不是读者更多的书就更能代表灵魂,票房更高的电影就更高尚,只要这个存在是为了传递真善美,那ta就是有灵魂的,ta是属于灵魂的,不分大小。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是真善美呢。这个范围太大了,我还在摸索,应该是要用一生去探索的答案,或者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答案。但我必须要说明什么是真善美,否则,我前面所言就都是虚化假话废话了。真善美,现阶段,我的理解,就是将自己放在所能感知的一切中,以智慧去观察周围,感受周围,关怀周围,做出对周围一切尽可能有益的事情。当然,这一过程中,我肯定做不到绝对的智慧,因为我是一个不够完善的个体,我会因判断错误而伤害他人,我会因自私胆怯贪婪而损害他人利益,我会因目光短浅而好心办坏事,我甚至会因为恐惧愤怒而故意伤害他人。所以,我这一生的追求,我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多的收集智慧,以智慧去辨别世间万物,作出正确的选择。
现在要收尾呼应一下,有的人死了ta还活着,因为ta的灵魂,ta对真善美所做出的贡献还在世间流传,所以,ta是以精神的方式活着。有的人活着,ta不能传递任何真善美,只是制造者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ta贪生怕死,ta是欲望的俘虏,ta如同未曾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