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生儿生女都一样,直到丈夫生病,我才知道真正的区别
小时候,父母常说:“多生几个,老了才有人管。”可现实是,真等人老了,该管的人未必管,能管的人未必有能力管。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辛苦一生的老两口,等到风烛残年才发现,自己年轻时的“偏心”,最终种出了怎样的果子。

一、倾尽所有,只为儿子风光娶媳
老张和老伴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年轻时没什么文化,就靠种地和打工勉强维持生计。好在儿子女儿都挺争气,双双考上了大学,老两口心里别提多骄傲了。可是农村的老观念根深蒂固,觉得儿子是“家里的一根梁”,将来要娶媳妇、生孩子,延续香火,所以必须重视。
等到儿子谈了个城里的姑娘,女方家一张口就要十几万的彩礼,还有三金、房子、车子……这一串数字让老张夫妻俩眼前一黑,可再难也要咬牙拿出来!他们卖了地、借了钱,甚至悄悄动用了女儿的彩礼钱,总算把儿子婚礼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地娶了儿媳妇进门。
至于女儿?“女孩子嘛,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不需要给太多。”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
二、女儿婚礼缩水,出嫁后低声下气
几年后,轮到女儿出嫁了。可家底早就被儿子婚礼掏空,给她准备的嫁妆也是能省就省,甚至连住的房子都是女婿家买的。女儿没有抱怨,只是婚后在婆家一直抬不起头,毕竟“嫁妆寒酸”这个话题,总会被婆家时不时地提起,让她难堪。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孝顺,逢年过节带着东西回来,帮着收拾屋子,陪父母说话。反倒是儿子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渐渐少了联系,平时连个电话都懒得打,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看一眼。
老张夫妇倒也不觉得什么,毕竟“儿子有自己的家庭要忙”,可他们没想到,真正需要儿子的时候,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一巴掌。
三、风水轮流转,谁才是父母的依靠?
前年,老张的老伴突发脑梗,瘫痪在床,老张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女儿,给她打电话,希望去她家住一段时间,好让女婿一家帮衬着照顾点。

女儿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然后低声说道:“爸……房子是公婆买的,我做不了主,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听到这话,老张心里一沉,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女儿,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反而帮不上忙了呢?
无奈之下,他又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本来心里已经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带着儿媳妇开车赶来了:“爸,妈,你们收拾一下,跟我们回去住。”
老张愣住了:“可是你们的房子不大,我们过去会不会……”
儿子拍了拍老张的肩膀:“房子小没关系,楼下车库还能腾出来装修一下,给你们住。”
老张的眼睛湿润了,原来关键时刻,能真正帮上忙的,还是他曾经倾尽所有的儿子。
四、养儿防老?其实养的不是儿,是心
老张和老伴住进儿子的家后,女儿也时常回来探望,带点吃的,帮母亲擦身、洗衣服,还悄悄塞了1000块钱给他,说是尽点心意。
老张收下了,却没了最初的委屈,反而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终于明白了——女儿孝顺是真的,儿子关键时候能顶上也是真的。与其纠结“养儿防老”还是“女儿贴心”,不如在年轻时就对孩子公平一些,别让他们心里有太多的怨气,也别让自己老了以后,才尝到“偏心”的苦果。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养谁来防老,而是培养一颗愿意回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