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 2022年的沈燮元先生 王雪霞
藏书报 2023年03月29日 17:11 河北
著名的版本目录学专家、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沈燮元先生于2023年3月29日8时2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沈燮元先生,1924年7月生于苏州,原籍无锡。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先后在上海合众图书馆(现上海图书馆)、无锡中国文学院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北京中国戏曲研究院、苏南革命文物陈列馆、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工作。1955年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仍致力于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工作。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古籍保护事业,在古籍版本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生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汇编、审校及定稿工作,于1995年获文化部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曾先后被国内多个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聘为学术顾问,并曾担任江苏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顾问。近几十年来,先生退而不休,笔耕不辍,专注于清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题跋、诗文集的整理,著有《沈燮元文集》。逝世前基本完成了《士礼居题跋》的编写,未料竟成学术绝笔。沈燮元先生生前嗜书如命,他的儿子沈德羽先生曾说“我虽然接触读书人不多,但是像我父亲那样喜欢看书的实在不多见。只要我一抬头总看见他在看书。”沈燮元先生是中国古籍界元老级的人物,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2022年年底,本报记者辗转联系到沈老,通过沈德羽先生对他进行了采访,并收到沈老笔答回复。他期待能整理出一本更翔实、准确的黄丕烈题跋集,也曾提到2023年自己的梦想就是如果自己的身体还好,就还会继续自己的工作,如今也成为遗憾。在此再次转发沈津先生《我与燮翁四十年》和本报2022年底专访文章《2022年的沈燮元》,表达对沈燮元先生的悼念和敬意!

文 | 本报记者 王雪霞
“2022年整个一年,我注意的是古籍整理、拍卖行情、古籍出版消息等。” 对99岁的古籍版本学家沈燮元来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充实的,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古籍界,有关古籍的一切他都是在意的;这一年他也是开心的,自己几十年研究整理的黄丕烈有关资料,有了新的发现,“许多篇前人没有看到过的黄跋,居然被我一个不会电脑的人看到了,真是天下奇迹。”
1 没想到成了“网红”
2022年,沈燮元先生绝对是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人物。哔哩哔哩平台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第2季》“我们的图书馆”中,展现了这位98岁中国古籍版本目录学家、文献大家的“日常”。每天早晨七点左右,沈燮元会独自搭乘公交,18路转3路,上午八点半准时到达南京图书馆古籍编目办公室的门口,静坐在长椅上,等着同事来开门。他会在这里工作到下午四点,雷打不动工作7个小时。事实上,他早已从图书馆退休,不隶属于图书馆的任何部门,图书馆将他视为一个特别的读者,大约在2015年,为他在办公室设置了“工位”,供他做藏书家黄丕烈的研究。沈燮元先生一下子成了“网红”,之后更是有多家媒体关注采访,对沈先生来说,这是令他想不到的,“虽然接受访问,比平时忙了 一些,但对中国古籍的传播和宣传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是否网红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为古籍界做了一点事情。

2 沈津先生40多年的老友
沈燮元先生是中国古籍界元老级的人物,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生于无锡,在苏州长大,虽曾就读教会学校,接受洋派教育,但从小自学古文,四年级能写文言作文,引得老师惊诧。抗战胜利后,他考入苏州美专,画素描,也学中国画,结果因为眼睛近视,只上了一个学期,转考无锡国专。24岁从无锡国专毕业后,成为合众图书馆的干事,专事编目,那时候他在顾廷龙先生的麾下。古籍版本学家沈津与沈燮元是40多年的朋友,虽然比沈燮元小20岁,但二人却有着独特的情谊。沈津说,他的导师是顾廷龙先生,而早年顾先生也提携过沈燮元,说的就是沈老在合众图书馆的事情。在沈津眼中,沈燮元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比沈津早进入古籍领域10年,二人大约在1977年认识,一起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工作组工作,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三四年时间。那时候办公室里有顾廷龙、潘景郑、潘天祯、冀淑英,然后就是沈燮元、沈津、任光亮,这些都是参与《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全过程的,从初审、复审到最后的定稿,而目前健在的是98岁的沈燮元、80多岁的任光亮和78岁的沈津。沈津笑称:“我们结下了战斗友谊。”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时代,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一一查核每张卡片的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各项著录是否正确。1995年3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历经18年最终完稿,被认为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在苏州时,我们又相约一起去为顾廷龙先生扫墓,大约有三四次之多。其中一次,沈先生也要像我一样行跪拜之礼,我说你94岁了,不方便,不要跪了。可他说,顾老是你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顾老提携过我的!每次去扫墓,李军都陪同,上一次去祭拜还是2019 年,我邀请了浙图馆长褚树青及老友谷辉之、上海藏书家王德。” 沈津回忆道。

▲沈燮元(右一)与编书小组的同事:冀淑英(左一)、顾廷龙(左二)、潘景郑(右二)
3 竟是如此爱“黄跋”
沈燮元先生是执着的。他一直关注的对象就是“黄丕烈”。黄丕烈是清代藏书家、校勘学家。黄氏题跋的古籍,表明其在版本、校勘方面的独特价值,凡有黄丕烈题跋的古籍都被视为一级藏品,在拍卖场上也是被藏家公认的精品,市场价格自非一般。
沈燮元并非第一个整理“黄跋”的人。晚清,潘祖荫刻印过《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六卷,民国,缪荃孙刻印了《荛圃藏书题识》十卷,此后也有很多人做过黄跋整理工作。但以往整理者多半没看到原书,题跋多是托人代抄,难免错漏。完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后,沈燮元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没让自己闲下来,而是继续因编纂工作而中断的黄丕烈题跋集的整理工作。沈燮元希望能整理出一本更翔实、准确的黄丕烈题跋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更完整的检索版本。

沈燮元整理的《士礼居题跋》书稿中首先把出自同一本书但却分散各处的黄丕烈题跋集中起来。其次,通过查看原书、书影等,将错刻、臆改、误认的题跋文字一一改正。还有就是将前人未见过的黄跋补进书稿。据沈津说,他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工作后,二人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加上之前他在上海时二人的书信,总共有四五十封,沈燮元也会在信中和沈津聊“黄丕烈”,让他关注有关黄丕烈的资料。“他给我的信非常详细,写得也非常多,有时候一张、两张纸都写得满满的,密密的小字。还希望我在美国关心黄丕烈的事,要帮着找黄丕烈的资料。我也通过台北的朋友关系帮他去找。”沈燮元会把黄丕烈题跋的每一个字都认真地去辨识,每一个字都去核对。“所以他整理的黄丕烈题跋集出版的话应该是最好的了,质量是最高的,那是没话说的。”沈津说。
苏州藏书家马骥先生与沈老是忘年交,他说“沈老嘛,应该每天除了黄丕烈还是黄丕烈”。2022年这一年,沈老发现了许多篇前人没有看到过的“黄跋”,他说这是自己2022年最开心的事,“也是我平生最开心的事。”
4 越忙越开心,越活越有趣
在大家的眼中,沈燮元先生是真挚的。疫情之前,沈津和沈燮元经常会一年想办法见一次面,一起约着喝茶、吃饭,多数都是通过一个中间人帮着联络,苏州博物馆的李军就是其中一位,在苏州见面的时候很多。有一次,两人约好在苏州见面,沈燮元还专门跑到火车站接沈津,请他去西餐厅吃早饭。沈津说:“他会问我说,沈津,怎么样,你还想到什么地方,我陪你去。” 文学山房的江澄波先生,也是沈燮元带着他去拜访的,沈津去文学山房三四趟,都是沈燮元陪着的。马骥2003年与沈老相识于苏州文学山房,之后二人就成为了忘年交,很能谈得来,对于自己的晚辈,又热爱古籍,沈老都是热心提供帮助,陪着马骥去常熟沈传甲、苏州夏淡人家访书, “先后介绍上图的沈津、陈先行、梁颖、仲威诸位先生给我认识。”

▲江澄波与沈燮元(右)早年合影(马骥供图)
沈老是有趣的。他喜欢苏帮菜,喜欢喝点小酒。2018年,《沈燮元文集》出版,沈津为这本书作了序言。在南京图书馆举办新书发布会时,沈津应邀去做一个嘉宾的演讲,“我就对沈先生说,我说你现在是鲐背之年,等你到100岁的时候我们再来庆祝,最后我们来举杯。他 很喜欢喝酒,但他不能多喝的,我也会告诉他要稍微克制一点的。”马骥接触的沈老,对吃很有心得,凡小聚必有黄酒,一瓶为限,尤喜苏帮菜,曾经还在信中嘱咐马骥去南京时带上苏州醋坊桥陆稿荐的酱肉,他要送人。而每当去家中拜访沈老时,他也会天南海北和你聊, 八卦趣闻一点也不比你知道得少。
《但是还有书籍 第2季》播出后,要求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不过他本人对此大概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和一位记者聊天时还说,“那个‘噼里啪啦’之前来拍过我”,成功逗笑了南图的小伙伴们。

2022年因为疫情,沈津也和沈老没有见过面,通过朋友到沈老家中看望沈老,然后两人再通过朋友视频通话一下,非常开心。
回望2022年,每个人都不容易,也感觉到这一年的不平凡;有收获,也有遗憾。沈燮元也是一样,他告诉我们,整理的《士礼居题跋》进行到了一半,虽然不快,但还是有成绩,后续还要进行下去。沈老觉得自己的遗憾还没办法弥补,总嫌时间不够,对于2023年的梦想, 沈老真诚地卖了个关子:“只要我身体还好,将要做的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题目不能公开,做不到人家会说我你在开空头支票。”
我们与沈津先生电话连线时,他也真诚希望沈老2023年“第一身体健康,能够健康地活着;第二他的黄丕烈年谱、黄丕烈题跋集能够早日完成。这对古籍版本学界、校勘学界也是一个最好的贡献。期待2023年再跟他相约苏州,再次握手”。
微访谈
记 者:您的2022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沈燮元:2022年已慢慢过去,对我来说整理黄丕烈《士礼居题跋》虽然不快,但还是有成绩的,这使我想起顾廷龙先生对沈津说的一句话:火车只要开,迟早总会到的。
记 者:2022年《但是还有书籍第2季》热播,您成了“网红”,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沈燮元:这是我想不到的是,虽然接受访问,比平时忙了一些,但对中国古籍的传播和宣传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记 者:2022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沈燮元:2022年最开心的事也是我平生最开心的事,我发现许多篇前人没有看到过的黄跋,居然被我一个不会电脑的人看到了,真是天下奇迹。
记 者:您关注的2022年的事情有哪些?
沈燮元:2022年整个一年,我注意的是古籍整理、拍卖行情、古籍出版消息等。
记 者:对于古籍界,您有什么体会?
沈燮元:对于古籍界,不知从何说起,我认为这件事和博物馆鉴定书画有些相同,不能光靠书本,要实践,要接触实物,所以我建议最好由国家图书馆在全国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不止一次,要多办几期,否则成效看不到,从空到空。
记 者:2022年都做了哪些事情?您的黄丕烈有关工作进展到什么地步?
沈燮元:《士礼居题跋》进行到一半,还在继续,不明了的人总是嫌我慢,但实在快不起来。
记 者:有没有什么遗憾?
沈燮元:我的遗憾没有办法弥补,总嫌时间不够。
记 者:2023年有什么新年愿望?准备要做些什么?
沈燮元:只要我身体还好,将要做的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题目不能公开,做不到人家会说你在开空头支票。
聲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沈燮元 // 深切懷念趙萬里先生 (3人喜欢)
- 九十九岁守千年 沈燮元:“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1人喜欢)
- 沈燮元|《合衆圖書館董事會議事録》跋 (2人喜欢)
- 十日谈|忆沈燮元先生//魏昆
- 王振羽|满地江湖百年身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