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作序
一次饭局
春节前,高中同学A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的微信号码换了,让我重新加他的新号。
早在几个月前,他用新号加我,以为是诈骗号,一直没加。记得在十二月末,我发了条朋友圈时,他还在用旧号和我聊过几句话。
我问他为什么要换号,他说以前那个号里人太多了,现在辞了工作,不想用了。
聊了一些近况,前几年工作强度太大,在上海公司负责华东区域的业务后工作太累,身体状况频出,家里爱人孩子也顾不上,所以下定决心离职。现在,和几个发小朋友开了几家连锁拉面馆,生意还错。
我说年前也没空了,年后约一起吃个饭吧,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不太喜欢主动社交,可能有些社恐,又觉得浪费时间。总感觉自己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但是现在,却很想和老同学聚一下,很容易怀念起从前。
春节过完,一直想着这事。上周四和B联系了一下,他说去了外地出差。
昨天联系说这周末有空,可以一聚。他问可不可以带上他家夫人,我说当然可以,我让A也带上家属,人多热闹一些。
接着,又翻出了不常联系的C的电话,没有他微信,也不知道手机号换了没有。打过去,听到了他的声音。
他说好几年也不打电话,我说怕你换号码打不通,请你吃饭有空吗?他说你请吃饭肯定有空啊!我说那你也带家属过来,我们四家人一起聚聚吧。他说没问题。
周末饭局就这么约好了。
早上起床发现,朋友圈里全是女神节的文案,原来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好在昨天都约带上各家女神,主打一个家庭聚会。
晚上A和C都带了夫人和二宝,两个小女孩正好都8岁,年龄相仿,有个伴,席间玩疯了。
B的夫人以前都见过,也是老家人,很直爽干练的女子。他们家儿子比我家儿子小两岁,在外读大二。所以现在是我们两家最轻松,没有孩子要照顾。
等人的时间里,和先到的B夫妇打了几局惯蛋,被他们嘲笑是幼儿园水平。
突然喜欢打牌,也是这段时间才有的事。以前对类似游戏都不感兴趣,以至于过年回家,亲戚在一起玩时,都说我很扫兴。
不知道在哪一天的哪个瞬间,突然对扑克牌来了兴趣。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发现打牌能锻炼人的思维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不是小时候那种打的简单,有啥出啥,更多的是大脑思考的过程。想着和别人聚会的时候,应该学着打牌来锻炼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又笨又没趣的人。
技术太差,等到男同学都到了以后,我让了位置给他们,到旁边陪三位同学家属聊天。四个男人到一起,多余的客套还没说完,立即坐下投入战斗。果然男人都是打牌高手,高手过招,招招精采,硝烟四起,笑声不断。
打了快一个小时,在服务员的一再催促下,他们才结束牌局,入坐吃饭。
席间气氛愉悦,聊的大多是高中同学时期的玩笑话题,中间穿插着孩子教育、职业危机、中年保养秘籍等等。
某人说他工资降了三分之二,B说他去年连续11个月没拿到工资,想换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下家,快奔溃了。A说他是到了职业瓶颈期,身体也不堪重负,只能退下来另起赛道。只有C还好,在国企里风生水起,象个教主一样给他们做情绪疏导。当年的学霸还得是学霸,就是不一样。
30年,青涩少年到油腻中年,也就是弹指一挥间。
我听着他们说话,心思在饭桌上。总担心点的菜不合口味,酒没有喝尽兴,又怕都是人到中年,各种毛病傍身,也不能太用力劝酒。
好在大家都很尽兴。
喜欢这种粗浅的快乐,闲话家常,孩童嬉闹。真希望自己以后,能变得越来越平淡温和,喜乐随性。既能随波逐流,又能诸事用心。对生活,永远保持这种新鲜的感知和持久的热爱,方不负余生。
快到10点的时候,酒店有意暗示大厨快下班了,让我们赶紧点主食。大家也都提议最后一杯结束饭局。
站在走廊之上,和他们一一道别,相互叮嘱着以后有机会常聚。
夜色渐浓,看着大家纷纷离去,若大的停车场也变得稀稀落落起来,心中涌起各种情愫,既感慨,又温暖。
在这个城市里,高中同学,有带着母系氏族的温暖感觉。
因为,他们都记得你来时的路。
学无止境
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有点渐入佳境。英语单词背起来也不觉得那么难了,而且有了学习的欲望。翻了一下新概念的单词库,四册共计3500多个单词,我想挑战一下,初步计划半年的时间把它学完。
记得高中时有位教英语的Mr.黄,是一位身材削瘦的高个子小老头,上海人,皮肤白,眼眶深凹,有点像欧洲人。他上课诙谐幽默,对我这样的差生也一视同仁,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可惜我当时对英语实在是没开窍,每次作业发下来,本子上全是他老人家认真批改的满页红笔,让我羞愧难当。
在毕业前,有感于老师妙趣横生的课堂和悔人不倦的师德,我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他做纪念。没想到,他稍作修改后寄给了当时的省级报社。然后,竟然发表了。
高考后一个多月,我去学校想查看录取通知书有没有下来时,才从传达室的玻璃窗上看到我的稿费汇款单,值班大爷说也不知道你的地址,就一直放在那,好长时间了。
我取了在当时看起来也不算多的稿费,买了水果,和同学一起去看了黄老师。记得他那天很高兴,热情地留下我们一起吃饭。当时心想着,高考英语考那么差,这样也算是弥补了老师一点遗憾吧。
来省城上学后,老师给我写过几次信,用的全是英文。每封信都让我手忙脚乱、磕磕绊绊地翻译半天。他在信中鼓励我学无止境,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这也许是我现在还想重拾英语来学习的心结所在吧。
每周一、三、五的瑜伽课也要坚持下去,希望半年后也会小有收获。
我相信稻盛和夫的那句话: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人最重要的是自我改造,自我重塑。如果不能遇到高能量的人的指引,那么自我改造就是自身成长的唯一途径。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梦想,要有信念,有追求,有持续的动力。
也许我追求的,都是微小而轻薄的,可能都是近在眼前的小目标。它们无关世界大同,无关天下苍生,它们只是我当下的一个小愿望,但正是这样一个个小愿望的实现,让我拥有了平凡而丰盛的前半生。
这半年,除了工作和学习,积累、沉淀、关照内在即可。
觉察
春天来了,气温回升,到处都是温暖的气息。西扩公园放眼望去,田野还是枯黄的底色,林子里已经是百花争艳了,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
进入更年期的女人,症状也如同春的气息一一显现,先是月经不调:一个月两次,不是提前就是退后。然后是膝关节痛,前几年就有痛感,以为是跑步造成的,停了一段时间还是痛。这段时间,指关节在早上醒来的几分钟内麻、痛,伸不开,好像手指要断了,一点抓握的力气也没有。记忆力减退,脾气飚升,自己能感觉到的那种,一言不合就想开怼,但刚一开口,就意识到自己的无明。
工作时,开车时,上瑜伽课时,能时刻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在这种特殊时刻,更应该做到心如止水,如如不动。
记下一些话:
宗萨仁波切:在开悟者的眼里,人生就是一场意识的修行,生命就是为了体验一切而来。所有经历都是来丰富自己,成就自己,圆满自己,所有体验都是来渡自己和渡别人。
日记,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