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厌蠢的反思和世界的参差
因为以后就会远了,所以这次一起去泉州聊了挺多东西的,平时都没聊过的一些东西 比如我说我上次去xx地方还是05年左右,她说你上大学以前就出过省啊,还有我高中住校走回家大概15分钟,初中走回家两三分钟就能到,她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回家一次要两三个小时。各种换乘才能到,到了以后拿点东西就马不停蹄地回到家 我小时候还是父母苦心孤诣的培养我,她小时候她父母都要忙着打工,她很多的记忆都是寒暑假在家里带弟弟,一起看动画片 她好像从没提过自己是哪里毕业的 还有个朋友也说到,他们班只有她一个人最后考上了二本,甚至全年级800个人里面她也是数一数二的成绩,其他人都是三本和专科 上大学又承受了很大的冲击,学院里基本没有农村的孩子,自己认为的牌子是森马,美特斯邦威,没听过优衣库,更别说其他的,一起逛街,自己去看的牌子同学都不愿意进去 她说读书也好,学习也好,都是用来让我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帮助到更多的人,虽然我最终也只能看到这个世界的一个小角落,就是宁可清醒的痛苦,不要麻木的活着吧 我觉得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特权,却容易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我总以为自己普通,但实际上父母都上了大学,都有班上,城市出身,一路省重点,这样的经历是不可能那么那么普通的,在我们班,考不上一本线的人很少的,毕业以后又是还不错的行业,我说实话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都不认识考了专科的人(同龄人吧)第一反应就是高考是不只有两百分啊,是不是有点离谱;还有山河四省,都知道他们卷,真的是一些小的生活细节才能感受到他们过什么样的日子,他们的学生时代是啥样的 我一想到当时上高中,挥斥方遒的,大家都讨论很大的事情,都有自己的zz观点,对国际形势,历史的视角,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班主任追求素质教育,很厉害,总出高考题批高考卷,但不管学生,还给我们看他最喜欢的电影《霸王别姬》,有人逃课回家学习,也有人逃课看电影去网吧,我们就像在草原上自由奔跑那样长大了,最后大家考得也不赖,回想起来也是温馨的回忆 但很多人上学的记忆不是这样的 毕业以后我真的经历过那种强烈厌蠢的阶段,我觉得真的厉害的人往往大脑发育比较完全,情绪也比较缓和,我这种半瓶水的人才目无下尘,自以为是,指点江山,其实也很可笑的,到30岁左右才能察觉。我的厌蠢是那种对上,对下,对平级都不能掩饰的,而且非常直接的表达,发自肺腑的不能理解为什么做不明白,为什么不理解,为什么搞不定 还有我认为的常识,比如靠谱,细节,这两个词都是包罗万象的,我挺难理解一件事为什么会出错,为什么不够快,我做事可以非常快的,而且到deadline会很激发我。我也不太能欣赏创造能力,觉得你按部就班,在时间范围里,给我预期之内的东西就好了,千万别创新 之所以能活到现在还没挨打,的确是很幸运,总是拥有能相处的好同事,欣赏我的leader,真的很幸运,但也有个原因是自己的平庸,周围人才密度够,也不够,我去新的地方总是尽量的模仿,驾轻就熟以后又有姿态了,也有一定的自己的长处,就靠这些东西活着 但实际上还没有去到那种厉害的圈子,在打工人的状态里徘徊,所以追求干活,追求又快又好,但实际上创业,经营,交易,很多东西是不干活的,也不是努力就有收获这条链路,很多人就不努力,他只是用自己的天分和后天的培养,撬动了杠杆获得了价值,仅此而已,他的交易频次可以足够少,一出手就能换来价值 熟练工没什么可骄傲的,就好像30多岁的车间工人跟小工摆谱一样,爹味的男的喜欢喝完酒吹牛,历数自己的丰功伟绩…..30岁之前的我几乎是那样的,没被打死真是幸运 后来真就到那种直面现实才行 就是这个屋子里你是最格格不入的,这个会议里你是思维最不敏捷的人,这个项目你最没有产出,所以只能承担边角料的工作……就你干活不行,就你不会说话,就你不会腾挪,就你不会搞人际关系,就你最后干苦活累活脏活,不被看见,也没有价值,别人很巧妙的就做了大家喜欢,有价值,对自己有利,领导也看见的事情,一个锅摆在那里,聪明人一秒钟就坐筋斗云走了,环顾四周没人了,这锅结结实实扣自己脑袋顶上了 就这,很快就悟了,你聪明啥啊,真是坐井观天,最傻的人就是你了 非到这一天才把厌蠢治好了,讨厌谁呢,小丑竟是我自己 最对的事情还是:耐心,好好做事,帮助别人(太困了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昆虫海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晚上从三里屯走回家 (8人喜欢)
- 为什么要在工作和职场话题里帮助别人 (30人喜欢)
- 我想了一个活动! (30人喜欢)
- 一个纯主观的中国城市“最喜欢”榜单 (4人喜欢)
- 阶段性思考-2025.1(2)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