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系列小说丨概率迷雾

“如果我们今天改坐火车,明天的葬礼上至少能有个全尸。”段源的喉结在颤抖,安全带深深勒进他发白的指节。舷窗外的积雨云翻滚,机舱里传来阵阵呕吐声,闫菲闻到他衬衫领口渗出的冷汗。
这是他们第七次因为交通工具争执。闫菲说:“国际运输安全委员会的原始数据——每十亿公里死亡率,飞机0.05,铁路0.6。空难的概率很低,比你出门被花盆砸中的概率还低。”
丈夫段源指着手机里飞机解体视频:“你看这残骸,看这些哭喊的家属,概率虽然低,但只要落在我身上就是100%啊……”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即将穿过不稳定气流。”广播里的声音裂成锯齿状。闫菲感觉段源的手突然掐住她小臂,机身剧烈颠簸时,闫菲看见前排老太太的假发歪成滑稽的角度。她想起上周在火车站看到的情景:滚动播放的列车脱轨新闻下,人群安静地刷着手机,直到有人惊呼某明星私人飞机遭遇鸟击的八卦。
“你总是相信冷冰冰的数据。”降落时段源松开她淤青的手臂,“但人类不是概率公式里的变量。”他行李箱上贴满了航空事故的新闻剪报,每一张都是他取消飞行后的纪念品。那些残破的飞机残骸,仿佛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改乘高铁的决定像一枚生锈的硬币,卡在轨道缝隙的苔藓间,被智能闸机吞下时仍折射着斑驳的铜绿。
月台上,闫菲看着丈夫口袋摸出的“帕罗西汀”,药瓶标签被他的指甲刮得模糊——他昨夜偷偷搜索“高铁起火逃生技巧”到凌晨三点。
“7车09D。”段源核对车票时,闫菲正盯着窗外飞掠的防护网。那些钢丝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缠绕着地平线的神经网络。午餐车推来排骨饭的香气时,她听见后排女孩在直播:“家人们谁懂啊,听说这趟线去年有三次信号故障……”段源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突如其来的急刹让餐盒腾空而起。闫菲在尖叫声中抓住段源的手,却发现他反常地平静。金属扭曲的轰鸣从后方追来时,她看见丈夫眼底映出熊熊火光——两节货运车厢像火柴盒般挤压变形,而他们所在的二等座车厢正缓缓脱离轨道。
“你看……”段源在浓烟中露出恍惚的微笑,“我说过火车也不安全……”他的尾音被爆炸声吞没。闫菲在逃生通道爬行时,摸到他裤袋里皱巴巴的纸片,上面是爱比克泰德的《语录》残句:“一个人如果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前方到站,杭州东站。”下车了,段源摇醒了她,原来刚才是个梦。闫菲从梦中醒来,黄恍惚了好久。
12月25日,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失事了,38人遇难,29人生还。当闫菲收到大学同学的消息,告知自己的一个俄罗斯大学同学就在这架飞机上遇难时,闫菲震惊不已。
闫菲开始搜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4个国家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一般民众中PTSD的发生率约为3.9%。她在想,她可以为俄罗斯同学在中国的妻子和孩子做点什么。

窗外突然飘来了燃烧的尘絮和灰烬,闫菲看着窗外发呆,段源说,他特地买了机舱尾部中间的位置——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了1971年以来20起坠机事故,发现飞机后部乘客的生还率为69%,前部为49%,机翼周围为59%。此外,研究人员分析105起空难及采访2000多名幸存者后发现,距离紧急出口越近,生存几率越高,尤其是距离出口五排内的乘客更易安全逃生。
客厅的白炽灯管滋滋作响,闫菲终于看清数据背面爬满的阴影。每个数字都在尖叫着未被诉说的故事:概率虽然是冰冷的,但这个世界也是无常的。
她终于明白,段源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恐惧,而是“可得性启发”在潜意识中的作用。他总是被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所影响。
闫菲明白可得性启发给丈夫带来的心理偏差,是丈夫难以摆脱的“概率迷雾”。但她也明白,丈夫更需要的,是她的爱。
闫菲给了丈夫一个紧紧地拥抱,她对丈夫说:“下个月我们去旅游,我们坐高铁去。”
“嗯,好!”这个音节被他含在舌尖。似乎可以看到不久后的铁轨尽头升起了晨雾,远处传来高铁进站的蜂鸣,恰似某个春日惊醒的惊蛰。

心理学效应:可得性启发是指人们倾向于依赖他们最容易想到的信息来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