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华之洛邑神都五(下)
前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城市博物馆(包含纪念馆)星罗棋布,共计102家,最值得去的就有十家。我们自然无法全部涉及,只能选择性参观。
洛阳博物馆
令我意外的是,这座三线城市的博物馆,早上不到十点,门口已经人满为患。我们愣是在外面排了至少一刻钟才入馆。

博物馆门前广场上,不少自由导游在拉客。不过,不像长沙火车站的电动车拉客师傅,像狗皮膏药一样各种盘旋在你周围,粘着你,让人心生厌恶。这里的导游拉客,只会轻声问一句是否要请讲解,看到你摇头,他们会径直走开,不作任何纠缠。

走进洛阳博物馆,我才知道,除了十三朝古都的头衔,原来唐三彩最早也是出土于洛阳;原来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原来洛阳是千年帝都。
到了洛阳博物馆,你可以不去其他展馆,但一定要去珍宝馆。这里的宝贝都是从数十万件馆藏文物中选出来的精品。我是在快出馆之际,匆匆逛了一遍。无论是晶莹玉透的镇馆之宝白玉杯,还是涅槃重生,在神秘微笑的泥塑人佛面,亦或是稀世珍品的黑釉色马(全国仅两件,另一件在国博),都可以在这里大饱眼福。如果时间紧张,一定要先来这里参观。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众宫廷文物展馆中的丝织画像,大多以佛教为主题,一针一线,把人物和风景刻画得惟妙惟肖、色彩艳丽,画面丰富。或嵌入金丝作画,精美绝伦、流光溢彩,在幽暗的背景下惊艳四座。目之所及,只剩下惊叹。只是我的手机无法拍出画面的精美和华丽。



参观时,旁边一位爷爷带着孙子参观。看起来爷爷是位知识分子。孙子提问,爷爷在旁边一一解答。
小朋友指着一个又高又窄、带精致荷花纹的陶瓷枕问:这是枕头吗?
—对。
—这么硬不膈应得慌吗?
—嗯,对,你看古代人她们盘头发,不能经常拆下来,比如午睡就直接盘着头轻轻靠在上面休息,她们习惯了。
......

我觉得这种形式挺好,与其让孩子更早地接触各类电子产品,不如多带孩子到博物馆来。如果你能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你和孩子之间会有很好的互动,对亲子沟通、眼界开阔和知识增长都有帮助。
博物馆还有一些穿唐衣汉服、打扮精致的女生来拍写真。她们往往能在一个展柜前拍许久,摄影师还要给足各种情绪价值。我总觉得,有这样难能可贵的机会和这些珍宝面对面,却把时间花在拍照上,有些浪费。

不太友好的是,博物馆馆内似乎连饮用水都未安置,也有可能是我没找到。
老公因提前出去吃午饭,没能欣赏到洛博的绝世珍宝,实属可惜。我们俩在出馆和继续参观的问题上产生争议,于是决定分道扬镳。
洛阳古墓博物馆
时间紧,任务重。我在门口的小摊上买了点垫肚子的食物就直奔下一站。然而天公不作美,刚下车的时候就开始下雨,而且越来越大。公交车下车后还要走一公里左右,小镇的排水系统也开始失灵,小路在暴雨的冲击下积水成河。好在跟着其他游客,终于进入了馆内。

都说生在苏杭,葬于北邙。历代帝王将相都葬于此地,洛阳古墓博物馆正是位于邙山,离市区有些偏远,等公交也要看运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行人拼车前往。
这是全国,甚至是全球唯一一座以古墓为题材的博物馆,多少带着一些神秘感,也让我兴趣大增。为表对先人的尊敬,占地130亩的博物馆几乎都在地下展示。令我吃惊的是,这里的古墓原来都是1:1的真迹。专家当时把每座古墓的砖块按照编号进行排序,后续按编号组装还原了墓室。你也可以理解为,每座古墓都是原封不动地搬迁到了这里。
如今想来,当时摸到的每块砖石,原来都历经了上千年的沧桑。网上不少博主把古墓博物馆营造得很恐怖。其实不然,我相信,更多人也和我一样,抱着好奇心理来这里参观。狭小逼仄又黑暗的墓室确实比较阴森,但也不至于太恐怖,毕竟周围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流。除了景陵,参观每座墓室,你都需要猫着腰穿过狭长的墓道,看到的也不过是墓室的形制和棺木的摆放位置。大部分古墓中空空如也,少部分会放一些陶器、唐三彩,都是真品。如果没有听讲解,或是提前了解相关知识,确实会和你想象中的古墓大相径庭。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满怀期待来这里“探险”的话,那你很可能会失望。
不过古墓博物馆的壁画大观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这里收藏了从汉代到民国年间的140余幅古代壁画和砖雕。从两汉的天界想象图到唐朝的迅猛发展(内容丰富、面积庞大),再到宋金的家居生活场景,最后到明清的祠堂壁画、民间小说场景。壁画生动形象,刻画细腻,涵盖天文、地理和神灵等题材,丰富多彩的壁画,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现在的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精美的壁画,都要归功于壁画修复师。这里是全国唯一拥有专业壁画修复团队的研究院。要知道,他们是用棉签一点点修复还原,每天只能修复8丈大小的壁画。

在一处雕砖的展柜前,我见到了大概只有七八岁的小小志愿者。小女孩敦实可爱,拿着耳麦很认真地为游客讲解,十分流利,一点也不怯场,显然是对各种话术了如指掌。停下来的时候,也会和游客互动。

小女孩附近的一个展柜同样有一个小男孩志愿者,看起来甚至更小。男孩很腼腆地在介绍,一位小伙子饶有兴致地在一旁提问,男孩则对答如流。游客们都给足了情绪价值,对这俩娃抱以赞许的态度。

别人的7岁和我的7岁,仿佛是一天一地,当然也是时代不一。我更感慨的是,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也有使命将深厚的文化发扬光大。而作为河南人,他们更有理由传承这份厚重的文化。
东汉流行家族合葬,西汉流行单人单室。魏晋流行薄葬,唐宋都是厚葬,唐朝以唐三彩最为出名,宋代尤以仿木制壁画为名。从这些墓室形制、古墓壁画、雕砖以及陪葬品中,我们能窥见古人生前的生活场景、社会地位和历史时代的变迁,也能了解古人对死亡态度的观念转变,从而捕捉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也许这才是古墓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有人说,洛阳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它浓缩了古今,承载了时间和空间的历史记忆。走在城市的街头小巷,也许你脚下就是跨越千年的砖石。
可无论是古墓,还是龙门石窟,都是看一眼就少一眼,时间会让那些璀璨的文化艺术慢慢褪色。我总觉,有生之年应该尽力去欣赏这些了不起的文明。
不止是深远的历史,洛阳的美食也令人印象深刻。为避免错过精彩内容,记得订阅公众号哦!我们环游中国的故事很长,敬请期待更多大美中华系列内容。
同时我也将陆续整理出我们去过的景点攻略,也可关注小红书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哦!

原创不易,请您多多支持,多多点赞、分享和点亮在看,您小小举动将会传播大大的爱~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