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改善睡眠的个人经验
我如何看待睡眠
长期以来,我一直感觉到睡眠与生命和死亡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它把有意识的生命体验切分成一个个小的片段,每次睡着都像是一次微小的死亡,而每次醒来则是一次微小的重生。
我自己每次睡前,都会非常严肃地考虑从此再也不会醒来的可能性。就当自己已经去世了。第二天早晨如果还能睁开眼睛,则是上天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它,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从睡眠和死亡的相似性来看,也许从心理层面真正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才是对改善睡眠最为重要的。但是这个方面无法用文字描述,所以接下来还是记录一下具体实操上的改善睡眠的经验。
需要入睡时,如何消除杂念
躺在床上想要入睡,但是脑中各种念头浮现,想来想去不觉之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越想要控制,越忍不住去想(心理学上说的“粉色大象效应”)。以上是本人失眠时的常态。花了很多时间摸索如何消除杂念,以下是目前的心得:
能够完全控制自己什么也不想,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达到此境界之前,还是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什么上,一个很好的对象是“呼吸”。把全部多余的精神集中在控制自己的呼吸上。想像自己不是智慧的人类,而是变回了一只动物,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好好呼吸让自己活下来。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如果不小心想到了不该想的事情,也无需自责,轻轻地把注意力拎回来就好。吸气,呼气。
如果脑海中需要画面的话,也可以去想像自己周围的环境。个人很喜欢幻想自己躺在树荫下,面前是翻动闪烁着金光的叶子。阳光非常刺眼,天空是深邃的蓝。不知道为何,个人经验表明,想象周围非常亮反而容易睡着。(当然只是想像,不能真开着灯睡觉)
睡前的准备
睡前至少4个小时(最好5个小时),不要有任何进食。包括传说中可以帮助睡眠的食物也不必,比如牛奶之类。养成空腹入睡的习惯,让身体知道肠胃此时不需要工作。如果晚上有想吃夜宵的冲动,提醒自己其实身体此时并不需要食物,更大的可能是情绪性/压力性进食。
睡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关闭手机等所有的电子设备,让自己忘记时间。只开一盏最好是暖黄色的灯,去读纸质书,读到困了就去睡觉。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没有必要放助眠音乐,虽然它可能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而且放音乐就没有办法关闭所有电子设备。
睡前泡脚是没有必要的。记得小时候在外婆的带动下,全家人睡前都要泡脚。每人一个装了开水的铁桶,先把脚悬在上方“蒸汽加热”,热度勉强可以忍受时就浸到水里“烫”,结束后每个人的脚都是红彤彤的。但是外婆的常年失眠直到最后也没有任何好转。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习惯不仅无用,而且有害。虽然当时会觉得舒适,但是依赖于外部的热源,身体也会一点点地失去自己产热的能力。
已经失眠了一夜,应该如何调节
不必刻意调节。
记得高考前老师告诉我们,即使因为紧张一晚上没有睡着也无妨,并不会影响考试时大脑的运转。一夜失眠过后,也要继续按正常规律生活,第二天也在平常的时间睡觉。白天补觉非常影响生物钟的稳定,最多允许自己睡个短短的午觉。
独居还是群居
一个人时还是周围有人时更容易睡着,是一个很难说的问题。曾有一段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必须要去外面找一间青年旅舍四人间住,才能够安心入睡。包括租房也是,以前会坚持找室友一起合租,就是为了能够睡好觉,虽然其实很反感和别人共享厨卫。睡眠节律存在人和人之间互相调节的机制,婴儿如果离开母亲身边就会产生严重的睡眠障碍。对于成年人来说,虽然不至于独居就无法入睡,但在一些情况下也确实需要他人的调节。
后来选择开始独居,也是感觉自己内心已经变得强大,不会过于受情绪左右。如果有足够情绪调节能力的话,独居可以拥有更安静放松的睡眠环境,也许会睡得更好。
关于补剂
个人经验里,唯一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帮助的补剂是维生素D3。而且完全可以长期补充,不仅改善睡眠,还有其它诸多方面的获益。褪黑素没有必要服用,只要在睡前一段时间把房间光线调暗,身体自然会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