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之观影有感

小孩说他班上的同学都看过《哪吒2》,就他没看过。内心充满了失落感,为了增强他在班上的谈资,准备周末带他去看。在要他选择谁带他去看的问题上,他选择他妈妈,不要我,让我倍感吃醋。本来昨天下午他妈妈带去看的,后来临时改到傍晚边。晚上也没事,她妈妈要我也一起去,为了维持我威严的姿态,我拒绝了这个请求。小孩想看心切,以为我不一起去计划可能要泡汤,就对我展开软磨硬泡的攻势,最后我勉强一起去看了。
我觉得拍类似哪吒这种中国流传至今的有原型的电影是存在天然优势的,因为中国小孩从小就是听这些故事长大的,耳目一新耳熟人详。无非的缺点就是在于改编的时候与原型相差的离不离谱或者比原型更具新颖,解决了这个问题,基本水到渠成。你看中国这些动漫电影票房很高不就是那些孙悟空,哪吒之类的嘛!不像美国,国家历史才那么一丁点,没有文化积累,只能靠创造。比如《冰雪奇缘》《飞屋环游记》等。
昨天看完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人物画的真漂亮,当然除了太乙真人和他猪,还有无量仙翁很丑。在看哪吒1的时候,我觉得敖丙画的真帅,没想到哪吒2他的老爸敖光画的更帅。敖丙在敖光面前,就是个小卡拉米。里面让我最感到惊艳的是敖闰,变成人形的时候让我眼睛都增大了许多,太妖艳太好看了吧。除了人物,场景画的我觉得也相当大气磅礴的好看,屠城陈塘关,把龙族和海底妖怪一锅端等场景,我觉得不亚于好莱坞的气势。印象深刻的是《疯狂动物城》小兔子进动物城展现整个城市的风貌场景,让我感觉太好看了吧。
整个电影让我感觉里面人类是最弱的群体,说把陈塘关屠城就屠掉了,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而且里面人类在修仙道路上也是最不刻苦的,比如太乙真人就是个学艺不精的人,但是仙位却很高。这个立意是叫阶级固化吗?人家申公豹一个豹子修炼都比太乙真人刻骨百倍。申公豹的父亲,给人就是一种很正派的作风,勤勤恳恳地帮助修炼其他动物,莫名其妙地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被抓捕的时候还要其他动物不要反抗要归顺。这个立意是叫好人难当吗?无量仙翁就是一手遮天,干尽丧尽天良的事情,虽然被哪吒打残,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什么?他的上层不知道呀,就算知道了可能以他的关系事情也就糊弄过去了。而哪吒和敖丙作为底层向上层拼搏的代表,又能够通过几关了?
实际上以为对影片的判断,无量仙翁应该是个树妖。他手下2个弟子一个是鹿妖一个是鹤妖。但是大家都要修炼成人形,包括申公豹答应申小豹修炼成人形就带他入教。所有的妖都要修炼成人形,而真正的人却是最弱势的群体(陈塘关被屠城),你说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魔丸比灵珠厉害,都是一样的东西,难道说魔就像内心最幽暗的一面,时刻都有可能咔嚓掉善?
在看到哪吒母亲殷夫人化为仙丹的那场戏,还是挺感动的,影院的人都安静地默默地盯着屏幕真希望她不要死出现奇迹。也许母爱是最细腻的情感吧,不像父爱那么粗犷(比如龙王敖光为了敖丙任何可以牺牲任何事情),更易于在心灵穿梭。其实我觉得整部电影,最可怜的当属申公豹。家破人亡的,我也不知道他犯过什么错干过什么坏事,为什么会遭来这样结果?我不得而知。
也为中国有部票房如此之高的电影感到高兴,这为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是有利的。好的文艺作品都是心有灵犀的,毕竟再怎么不同人种文化差异再大隔洋再远,人性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