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问自答集」
一些风中的纸屑,记录脑海中的闪念,不定期的自问自答
问: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自己老了?
答:填表时在下拉列表连翻三页都还没翻到自己出生年月的时候。
问:什么时候开始感觉自己变成熟了?
答:
- 能完整听完不赞同的观点,不急于反驳的时候。
- 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时候。
- 开始接受自己,好的,坏的,开始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时候。
- 开始不执著于对错,好坏,是非, 越发中庸的时候 。
问: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真的强大了?
答:走在校园里留学生明显变多,并且不止亚非拉面孔的时候。
问:怎么理解局限?
答:局限是认知世界里的黑洞。
问:黑洞是什么?
答: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所以,局限的本质也是一种事件视界,在超出了观察以外的地方不是没有东西存在,只是没能被看到。
问:何谓“杠杆”?
答: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里的“套狼的孩子” ;
- 并且,投入和产出得是非线性关系,如scaling law 是幂律关系而非简单的比例关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叫做勤奋,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时叫做杠杆。
问:有哪些东西在“此消彼长”? 答: - 品牌。个人品牌通过自媒体被塑造,与此同时,传统大品牌部分在衰退甚至消失。这是因为,得益于自媒体的发展,一些代工厂开始往上游探寻试着做自己的品牌,或是出现了具备流量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品牌鲇鱼”。
问:怎么看待“不带电”的产品经理? 答:从外部环境看,当下的市场环境互联网科技行业越发的卷,PM需要寻求新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传统行业也在数字化转型,常见的如电商,直播,供销存管理,也有很多“带电”的环节,可以且需要PM的能力迁移。从产品经理内涵看,PM最开始的产生也是来源于快消传统行业,本质是对用户的洞察,面向未来和各行各业痛点-策略的需求一直存在。
问:什么是相互喜欢? 答:是看到与被看到。
问:幸福是什么? 答:在自我和现实的永恒矛盾中,那些珍贵的『变得更接受自己,活得更真实,更能投入工作和关系』的人生间隙。
问:春天是什么? 答:🌸 🚲 🌞
问:什么时候感受到了时间的具象化?
答:在汹涌的小朋友放学潮中,红绿灯路口突然飘来了毕业后就没见过的室友的招呼声,循声望去,人潮涌动中站着室友和我们毕业那年出生的她家身高已及腰的老大,以及交谈后得知还要急着回家奶的老二。灯红灯绿,人来人往,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又是一轮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