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演吗???--和CP聊了聊美国独立战争的债务
Musical Hamilton!

0、引子: 音乐剧Hamilton20250212 中关注乔治三世的喜剧、戏剧唱段
==》尽管乔治三世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最终英国在战争中失败,美国成功独立。乔治三世在战争结束后情绪低落,甚至一度考虑退位。然而,在大臣们的劝说下,他最终接受了美国独立的事实,并授权举行英美和谈
1、英美和谈,谈的结论是?
英美和谈的结论是签署了《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这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正式结束。该条约于1783年9月3日签署,主要条款包括:
- 承认美国独立:英国正式承认美国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放弃对其的所有主权和领土要求。
- 边界划定:确定了美国的边界,北至加拿大,南至佛罗里达,西至密西西比河。
- 捕鱼权:美国获得了在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沿海的捕鱼权。
- 债务偿还:双方同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债务能够得到偿还。
- 战俘释放:双方同意释放所有战俘,并归还被没收的财产。
《巴黎条约》的签署不仅结束了战争,也为美国的独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你对乔治三世的其他方面还有兴趣吗?例如他的个人生活或精神健康问题?
2、债务偿还:双方同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债务能够得到偿还。===》谁欠谁的钱?
在《巴黎条约》中提到的债务偿还主要涉及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债务问题。具体来说,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债务关系如下:
- a、美国欠英国: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从英国借了大量资金用于战争开支。因此,美国在战争结束后需要偿还这些债务。
- b、英国欠美国:在战争期间,英国也从美国借了资金用于战争开支。因此,英国在战争结束后也需要偿还这些债务。
《巴黎条约》中的债务偿还条款旨在确保双方的债权人能够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并确保这些债务能够得到偿还。这意味着无论是美国欠英国的债务,还是英国欠美国的债务,都需要按照条约的规定进行偿还。
4、双方的债权人是些什么人?银行?哪些银行?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债权人主要包括个人投资者、商人、银行和外国政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债权人类型:
- 个人投资者和商人:许多个人投资者和商人购买了战争债券,提供资金支持战争。这些债券在战争结束后需要偿还。
- 银行:一些银行也参与了战争融资,提供贷款和购买债券。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Bank of Amsterdam)和法国的银行家们都向美国提供了贷款。
- 外国政府: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向美国提供了大量贷款和军事援助,以支持美国独立战争。这些国家在战争结束后成为美国的债权人。
- 私人金融家:一些私人金融家,如法国的贝尔纳·德·马尔博(Bernard de Marbois)和荷兰的扬·德·内格尔(Jan de Neufville),也向美国提供了贷款。
这些债权人通过购买债券和提供贷款,帮助美国筹集了战争所需的资金。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需要偿还这些债务,以维护国家信用和经济稳定。
5、也就是说英国以外的人、银行、政府借钱给了美国搞独立,没有没英国的呢?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并没有借钱给美国。相反,英国试图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来阻止美国独立。英国政府并没有向美国提供资金支持,相反,它的目标是维持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并打压反抗势力。
在战争期间,美国主要依赖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的贷款和军事援助。此外,个人投资者、商人和银行也购买了美国发行的战争债券,提供资金支持战争。因此,英国并不是美国的债权人,英国主要承担的是战争的成本和损失。
6、那么,反过来,英国为了这场革命,向谁借钱了?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为了筹集战争资金,向多个来源借款。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借款来源:
- 英格兰银行:英国政府向新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借贷了大量资金,用于支付战争费用。
- 国内外的贵族和商人:英国政府向国内外的贵族和商人借款,以支持战争开支。
- 出售债券:英国政府通过发行和出售债券来筹集资金。这些债券被国内外的投资者购买。
- 出售黄金储备:英国政府通过出售黄金储备来筹集资金。
这些措施帮助英国筹集了大量资金,以应对美国独立战争的高额开支。然而,战争的巨大成本使得英国在战争结束后债台高筑。
7、双方欠债的金额数目是?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双方的债务金额如下:
- 美国: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欠下了大约 7500万美元 的债务。其中包括向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借款,以及向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和商人发行的战争债券1。
- 英国:英国为了筹集战争资金,欠下了大约 2.5亿英镑 的债务。这些债务主要通过向英格兰银行借款、向国内外的贵族和商人借款,以及发行债券来筹集2。
8、双方都还了吗?
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双方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偿还债务。
美国:
- 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包括通过发行国债、征收关税和消费税等方式来偿还债务
- 土地财政:美国通过出售西部土地来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 分期支付:美国采取了分期支付的方式,逐步偿还债务
英国:
- 英格兰银行:英国政府向英格兰银行借款,并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偿还债务。
- 国内外借款:英国政府向国内外的贵族和商人借款,以支持战争开支。
- 出售黄金储备:英国政府通过出售黄金储备来筹集资金。
尽管双方都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战争的巨大成本使得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债台高筑。美国和英国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逐步偿还了这些债务。
9、噢噢还有为何这个和谈命名为巴黎和约?
《巴黎和约》之所以命名为“巴黎和约”,是因为该条约是在法国巴黎签署的。巴黎作为欧洲的一个重要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常常被选为国际谈判和签署条约的地点。以下是一些原因:
- 地理位置:巴黎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适合各国外交官的到达和会晤2。
- 国际地位: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法国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2。
- 中立调停:法国在一些国际冲突中充当调停者的角色,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作为调停国,让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停战和约2。
因此,巴黎成为了许多重要国际条约的签署地点,并以“巴黎和约”命名。
10、1778年,法国与美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为何?法国不要美洲的殖民地了?还是打不过英国佬、美国佬而看清了形势?
1778年,法国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Treaty of Alliance),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并建立了军事同盟。这一决定背后有几个重要原因:
- 削弱英国:法国与英国长期以来是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殖民地和海上贸易方面。通过支持美国独立,法国希望削弱英国的实力,减少其在北美的影响力。
- 报复七年战争: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法国在北美和印度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尤其是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地区。通过支持美国独立,法国希望报复英国,恢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 扩大影响力:法国希望通过支持美国独立,扩大其在北美的影响力,并建立一个亲法的独立国家。这将有助于法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盟友。
- 经济利益:法国与美国签订了《友好贸易条约》(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这使得法国能够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 军事战略:法国认为,通过支持美国独立,可以在军事上牵制英国,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对抗法国在其他地区的利益。
总的来说,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是出于削弱英国、报复七年战争、扩大影响力、获得经济利益和军事战略等多方面的考虑。这一决定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11、法国佬想得美呵,当时的美国亲法了吗?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确实与法国建立了紧密的盟友关系。法国在1778年签署的《同盟条约》不仅提供了军事援助,还承认了美国的独立。这一举动对美国的独立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法国在战争期间给予了美国大量支持,但美国并没有完全“亲法”。美国独立后,仍然保持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完全依赖或偏向任何一个国家。事实上,在独立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美国与法国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例如,在1790年代末,美国与法国爆发了所谓的“准战争”(Quasi-War),这是一场未正式宣战的海上冲突。
总的来说,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与法国建立了重要的盟友关系,但在独立后,美国仍然保持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有完全“亲法”。
12、但法国送了一个大礼给美国----自由女神像
是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是法国送给美国的一份重要礼物。自由女神像是由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设计,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负责内部结构建造。自由女神像于1886年10月28日正式落成,位于纽约港的自由岛上2。
这座雕像象征着自由和民主,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赠送的。法国希望通过这份礼物表达对美国独立和自由精神的支持,同时也象征着法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2。
自由女神像不仅是美国的象征,也是对外来移民的欢迎信号。她右手高举火炬,象征着自由的光芒,左手持有一本刻有美国独立宣言签署日期的书籍,脚下还有断裂的锁链,象征着摆脱奴役压迫
13、看到这里,是不是大概其明了了现在斯拉夫兄弟之间打仗、其它国家忙着给钱给物都为了啥了吧,他们有着这样的传统,一直就是这么干过来的~只不过历史再次重演罢了~
14、 再回到美国独立战争,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孤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那1793年法国自己革了自己国王的命,这之间有何联系
===》问傻了,CP一直转啊转,没词儿了。。。
-----------------------转战DS---------------------------------------------------------------------------------
15、音乐剧Hamilton中有没有讲他的财政计划来偿还美国独立战争的债?
是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中确实提到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的财政计划,尤其是他如何通过建立联邦财政体系来偿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积累的巨额债务。以下是剧中与此相关的关键内容:
###1. **《Cabinet Battle#1》和《Cabinet Battle #2》** 【汉密尔顿】官摄选段(听歌向)-Cabinet Battle#1_哔哩哔哩_bilibili 【汉密尔顿】官摄选段(听歌向)-Cabinet Battle#2_哔哩哔哩_bilibili
- 这两场“内阁辩论”是剧中核心冲突的体现,直接展现了汉密尔顿与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财政政策上的对立。
- **债务承担计划**:汉密尔顿主张联邦政府统一承担各州在战争期间的债务(即“债务承担计划”),以增强国家信用并吸引投资者。他提出通过发行国债、征收关税和消费税(如威士忌税)来偿还债务。
- **反对声音**:杰斐逊和麦迪逊认为这一计划对南方各州不公(因为北方各州债务更多),并批评汉密尔顿的政策会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
### 2.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
- 这首歌描述了汉密尔顿与杰斐逊、麦迪逊在1790年达成的“妥协”: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获得支持,而作为交换,美国首都将设在南方(即后来的华盛顿特区)。这一妥协直接推动了债务承担计划的通过。
### 3. **《What’d I Miss》**
- 杰斐逊从法国返回美国后,在歌中讽刺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称其为“华尔街的骗子”,暗示汉密尔顿的国债体系会让富人更富。
### 4. **历史背景的简化与戏剧化**
- 剧中简化了汉密尔顿财政计划的具体细节(如《联邦报告》的复杂性),但保留了核心思想:通过建立国家银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统一货币、联邦承担债务等措施,将美国从破产边缘拉回,奠定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
- 剧中还提到汉密尔顿的威士忌税(Whiskey Tax)引发了1791年的“威士忌叛乱”(Whiskey Rebellion),尽管这一事件未在剧中详细展开。
### 总结
《汉密尔顿》通过音乐和戏剧冲突,生动展现了汉密尔顿如何以财政手段重塑美国经济。尽管没有深入解释技术性细节(如国债的具体运作),但剧中明确突出了他的核心政策目标:通过强化联邦信用和中央集权,确保新生美国的财政稳定。这些内容在“内阁辩论”和“妥协谈判”等场景中被戏剧化,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线索。
16、这段歌里有演员专门手拿一个麦克风,但大部分时间里演员并没拿麦克风,这是为何?
你观察得很仔细!在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演员在大部分场景中佩戴的是隐藏式麦克风(如头戴式或领夹式),但在某些特定桥段(尤其是“内阁辩论”等场景)会故意使用手持麦克风。这种设计是导演林-曼努埃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精心安排的艺术表达,主要有以下原因:
### 1. **象征“说唱对战”(Rap Battle)的现代感**
- **场景举例**:在《Cabinet Battle #1》和《Cabinet Battle#2》中,汉密尔顿与杰斐逊/麦迪逊手持麦克风对峙,模仿现代嘻哈文化中的“说唱对战”(类似《8 Mile》中的battle场景)。这种形式将历史政治辩论转化为观众熟悉的街头文化,打破时空界限。
- **目的**:强调辩论的对抗性和节奏感,同时突显剧中“用现代语言讲历史”的核心创意。
### 2. **区分“表演”与“叙事”**
- **手持麦克风**:用于角色直接面向观众“表演”的片段(如辩论、宣言),暗示这是“舞台上的表演时刻”。
- **隐藏麦克风**:用于角色之间的对话或情感戏,让观众更专注于剧情而非形式。
- **例子**:在《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中,伯尔(Aaron Burr)在叙述时未用手持麦,但当他试图“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互动时,麦克风的使用会强化戏剧张力。
### 3. **隐喻“权力话语权”**
- 手持麦克风象征角色在特定时刻掌握“话语权”或“主导权”。例如:
- 汉密尔顿在辩论中紧握麦克风,展现他的自信与激进;
- 杰斐逊夺过麦克风时,暗示权力争夺的戏剧性。
### 4. **向嘻哈文化致敬**
- 剧中大量使用说唱、嘻哈元素,手持麦克风是对嘻哈表演传统的直接呼应(如DJ打碟、MC控场)。这种设计让历史人物瞬间“穿越”到现代音乐场景,强化了剧作的创新性。
### 5. **技术上的隐藏与现实**
- **现实情况**:演员在整场演出中其实一直佩戴隐藏麦克风以确保声音效果,手持麦克风只是道具,并不实际使用(声音仍通过隐藏设备传输)。
- **视觉欺骗**:观众看到的手持麦克风更多是象征性道具,实际功能由隐藏设备完成。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戏剧的沉浸感,又满足了声音技术要求。
### 经典场景回顾
- **《Cabinet Battle #1》**: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用麦克风互相攻击,舞台灯光聚焦二人,宛如一场“总统大选辩论”或“地下说唱对决”。
- **《Washington On Your Side》**:杰斐逊、麦迪逊和伯尔传递麦克风,暗示三人密谋对抗汉密尔顿,麦克风成为“阴谋串联”的符号。
### 总结
手持麦克风在《汉密尔顿》中绝非随意设计,而是将历史政治冲突与现代街头文化、戏剧象征手法完美融合的“神来之笔”。它不仅强化了角色的对抗性,还通过打破传统音乐剧形式,让观众感受到历史与当下的共鸣——正如汉密尔顿所言,这部剧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re conversing*)。
17、最后《汉密尔顿》的谢幕太潦草,一掠而下。。。也是,19:30~10:30含中间休息20min,大家坐累了,俺也着急回家,不然忒晚了也不安全,果然关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