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棂之上,流转着家的年轮
清晨,母亲推开厨房的推拉窗,陈旧的五金合页照例发出熟悉的"吱呀"声。晨雾裹着一丝茉莉花香偷偷溜进了房间,就像弹指间二十年前每个上学日的清晨。回想那时,窗框上的白漆斑驳地脱落;窗缝里积赞着经年的雨水污渍;推拉时总要用力抵住窗框,生怕惊醒了下夜班后刚开始熟睡的父亲。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新装好的简景推拉窗前,指尖轻轻触摸到纳米涂层玻璃的温润,恍惚之间好像看见母亲当年扶着木窗棂的身影。那时她总说推窗要看天色,如果是阴天要提前合上,北风起了要关紧些.....如今,三层中空玻璃自动隔绝了风雨,德国进口的静音导轨让开合如同触碰云絮,而她却仍然习惯在雷雨来临前仔仔细细地检查每个锁点....
上周末,小侄女在飘窗上搭积木。阳光穿过Low-E玻璃滤成柔和的琥珀色。她忽然仰头问我:"姑姑,玻璃里面是不是藏着彩虹?"我望着夹层中若隐若现的金属丝,思绪拉回到儿时,趴在窗台上看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溪,父亲用铅笔在起雾的玻璃上教我画房子。同样的光影游戏,却在智能调光玻璃上有了新的童话。
安装师傅老周总说,推拉窗是房屋的眼睛。他见过新婚夫妇为选择内开还是外推争执不下;见过独居老人要求把执手调低两公分;见过癌症患者特意要能完全平开的窗扇,只为躺着也能看见完整的天空。那些经他手安装的推拉窗,框柱里藏着太多欲说还休的心事。
立冬那天,母亲把晒好的桂花收进密封罐。升级后的多腔体结构将寒风挡在窗外,但往昔木窗漏风时,父亲用旧报纸糊缝的光景依然鲜活。窗台上智能温湿度计的数值静静闪烁,母亲却还是习惯性地摸了摸暖气片,像抚摸那些随旧窗远去的流年。铝合金窗框倒映着斜阳,将她的白发染成淡金色。
夜幕降临时,我按下电动百叶的开关。月光被切割成细密的银线,在地板上织就流动的星河。智能家居系统开始执行睡眠模式,推拉窗自动闭合时轻柔的吸附声,像极了童年时母亲为我们掖好被角的轻响。这方寸之间的方寸,终究盛放着相同温度的牵挂。
简景的工程师或许不会想到,那些严谨的K值计算、反复测试的气密性参数,最终都化作了母亲晒被子时的一缕穿堂风;化作了孩子贴在玻璃上的小手掌印;化作了除夕夜映在窗上的团圆剪影。一扇推拉窗的开合之间,原来丈量着时光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