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价值,人的不朽
自我的喜好若被过分强调,则容易陷入虚无。须在与他人的联系中获得价值感。
01
诗歌原文
伞
艾青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02
你的感受,who cares?
我们周围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总想强调它们代表了“年轻人的态度”,比如“我就是我”、“我要我喜欢”、“某某品牌,我的风格”、“喜欢就对了”、“我管你”。年轻人富于朝气,富于生机,同时也最强调“我”的喜好、“我”的风格、“我”的态度,赋予自我以无上的地位。
与此相反,我们一提到中老年人,浮现在脑海的总是另一副样子——少言寡语,谨慎吞吐,一双眼睛不住地打探着周遭的世界,仿佛在总在问“你满意吗?”“你感觉怎样?”“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
无意评价两者的优劣。青年是从孩童走向成熟的起始阶段,他们尚且没有脱去稚气,尚且没有社会化,身上带着的更多是人未被驯化的本性——人生来总是最关心自己,最强调自己。婴儿刚生出来,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饿了得有人喂他,冷了得有人给他穿衣。逐渐长大后,他才渐渐发展出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的想法和行为。
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他的言行要与他的年龄相匹配,否则会与社会格格不入,与人们的期待格格不入。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大多为人父母,且不说天天把“我就是喜欢”、“我才不在乎”挂在嘴边有多怪异,事实上,就算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你的喜好、你的感受,除了你自己,还有别人真正放在心上吗?有谁会在意呢?你的感受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你今天心情糟透了,地球也照样旋转。
你的感受,who cares?
03
价值感和不朽
自我的喜好若被过分强调,则容易陷入虚无。人是一种追求意义感的动物。只有人会思考,我在这世上走一遭,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生活的价值感,需要在与他人的联系中获取。
胡适写过一篇《不朽》,他说人人可以不朽。比方你今天对一位邻居施与笑脸,帮他提了重物,他心情大好,工作格外有劲,对周围所有的同事都积极回应,周围人受到他的感染,一天都有好精神,回家通勤路上给老人让座,在家中为妻儿呈出美味的菜肴。这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一样,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行为,都会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甚至深远的影响,这涟漪绵延不绝,无穷无尽,你的言行就有了意义和价值,你就得到了不朽。
作为一把伞,它喜欢太阳晒,还是雨淋,除了对它自己以外,对任何人都没有意义。而它能对别人产生影响,能为别人带来益处,雨天遮雨,晴天蔽日,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它作为一把伞,才有了意义。
意义在自己身上是找不到的,人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影响中体现意义。我们在已故长者追思会上回顾他的一生,总说他作为父亲,抚育子女,让他们身心健康;作为丈夫,照顾妻子,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作为同事,解决了许多工作难题,贡献了聪明才智。斯人已去,他在世上的痕迹,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才是不朽的,他的一生才有了价值。
伞因它的使用价值而有了意义,我们依靠对外界无尽的影响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