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待的暴力
很多家长都有体验,孩子幼年时想要某个玩具,那个玩具就是那段时间,世界上第一重要的东西。花钱买玩具容易,只要不附赠指责或施恩的话语,孩子就可以不仅满足自我愿望,还获得了亲子关系中的安全感需求,大人小孩双双开心
然而人想要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物质
进入集体生活后,青少年会出现竞争心态,赢就是那段时间最重要的东西,即使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胜利,也会成为青少年建立自信的基础。但使孩子获得赢的感觉并不容易,此时一部分家长付出了行动,亲自教或者寻找外援,一部分家长没有能力付出行动,只能打感情牌。无论是行动派还是感情派,在高度参与过程中,都容易出现高期待值表达(包含正面的要求型和负面的指责型,不展开了),和零期待值表达
过高期待是一种隐形暴力已经差不多成为共识,但不断表达没有期待,也是一种隐形的暴力
家长以为 “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学习不好没关系”,表达的只是 “没关系”,但听到这话的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主要内容是 “学习不好”,同时不仅学习不好,自己好像也不是很快乐,连家长设定的作为人的最低标准——健康快乐——都达不到,而家长只是在用“没关系”表达失望和迁就,从而形成负面自我评价
“没关系”,对应的是“对不起”,当说出没关系时,预设前提是对方对不起自己。不像那些高期待表达,这话还无法回怼,即使是孩子有了负面感受,也可以理解家长在努力散发善意。为了避免吃闷亏的负面感受,只能减少触发家长说这话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不愿和家长讨论任何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随着自我评价不断降低, 害怕任何微小的挫折,将过程挫折放大为个人失败,在同学交往间也会回避任何自己不擅长的事,逐渐边缘化
süde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让deepseek代笔写了一篇教育研究论文 (4人喜欢)
- 濑户内海——观音寺 (5人喜欢)
- 濑户内海——今治 (12人喜欢)
- 濑户内海——屋岛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