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文体的研究》序

我与作者陈金山同志是在“君子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结识的。他在会上分享的题目是《人世楷模蔡元培的君子精神——一个人必先有灵魂而后才有风骨》,我对金山的印象是他经历丰富。他曾在中国品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后又放弃大城市高薪,回到家乡姚庄村担任村支书。他用了六年时间,让姚庄村从一个发展落后的村子,蝶变成一个明星村。他积极践行文化强村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立的乡村书院——“北淝书院”远近闻名。姚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他曾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23年5月,他作为安徽省先进典型人物被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他笔耕不辍,积极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专著等,已有二百多万字的作品,相继出版了《思想的彼岸》《只想给你一心安宁》等书籍。他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学术研究,让我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学作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择善而从、发扬光大这一文化遗产是所有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古代君子、文人涉足哪个领域,便能在该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内心必然富有生活情趣,既敏锐又坚韧,善于在精神世界中遨游,用文字和思想与世界对话,同时也能为周围的人带来启发和感动。《中国文学文体的研究》一书以“文体家族树”的形式介绍各种文体的亲缘关系,颇具创新意识,让人耳目一新,便于初学文学史的爱好者轻松、快速、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各种文体的传承演绎。
书中按朝代对文学进行总体介绍,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现代文学,让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总体风貌有大致了解;作者重点按照文体分类进行章节划分,包括古风、辞赋、唐诗、词曲、戏曲、小说、散文,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类文体的传承关系,如《诗经》源自原始歌谣,楚辞和乐府诗对《诗经》有所继承和发展;五言诗源自乐府诗,唐诗对五言诗有所继承和发展;曲子词源自乐府诗,宋词对曲子词有所继承和发展;戏曲源自原始歌舞,小说源自原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书中分析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代表诗人;宋词的繁荣和元曲的兴起,包括婉约派和豪放派等;探讨汉赋、骈赋、骈文和散文的发展历程;从原始歌舞到戏曲的成型,以及明清传奇戏和小说的发展。作者对近代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以及用白话文写作新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于白话文学的创作不无裨益。
中国现代有不少专家学者撰写中国文学史,但系统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的专著还很少。《中国文学文体的研究》把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文体演变过程,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不仅介绍了每种文体发展的主脉,还介绍了影响此种文体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各种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书中作者叹惜白话文断了这种血脉传承,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朱光潜先生曾道:“我对于白话文,除了接收文言文的遗产一个信念以外,还有另一个信念,就是它需要适宜程度的欧化。”中西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这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
总之,《中国文学文体的研究》一书不仅是对文学文体的深入剖析,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书中强调了文学文体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各种文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和成就。通过阅读全书,能为读者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2024年12月于空如斋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