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后的第一次修行之旅——记录和小呦一起的箱根之旅
其实这次笔记完全不在我的计划内,因为有了孩子时间碎片化以后越来越没办法集中精力处理工作以外的长文字工作。直到今天,我在和闺蜜聊孩子绘本,突然我想从豆瓣安利一个宫西达也的动画片给她,竟然翻看起来多年前写的和她一起计划和践行的“九州之旅”日本九州之熊本的惊喜 以及 日本九州之由布院的恬静 甚是感慨,文字的魅力大抵如此吧,能把你的思绪瞬间拉回到某个时刻,并迅速激发那些沉睡的神经元,让你感到快乐和追忆。
所以,在这个短视频、模版文字爆发的时代,还是选择继续在这里记录一些特殊的经历,文字很长,写给耐心的你们,写给爱记录的自己,也写给长大以后肯定失忆的孩子~
临时起意的出行
受限于covid-19、家属的工作性质以及新添了家庭成员的慌乱等一堆原因,掰着指头算一算,我们俩已经5年没有一起出境玩了!所以在一天夜里,孩子和长辈都熟睡以后,我发起了”抗议”,我对着老公说:“我要去日本!我要出去玩!” 虽然这样的抗议其实我也总发,但是基本得到否定的回应,这次老公竟然应允了,并表示也希望带着孩子一起。“太棒了!”心里一阵欢喜~我就喜欢一家三口的旅行,没有父母的参与不需要考虑老一辈的喜好,只有童趣和我行我素的快乐~
然后火速和在日本定居的好友沟通、确定方案、敲定日期、和定制师沟通细节,最后点击“支付”,这次老友之间的“遛娃之行”就基本成型了(不得不说,有个在喜欢旅行的地方定居的老友真的是一大幸事,至少在开拓旅行版图上就会方便很多,再也不用担心我用英语对方用日语进行你画我猜了。)
以往出境都是靠自己、靠公共交通、靠出发前的海量攻略阅读和规划超密集的行程;这次考虑到两家的孩子都很小,所以还是主要靠租车和打卡“著名”景点,没有去小众冷门的景点。所以这次笔记的记录重点可能不是美景,而是我记忆里和老友以及和老公孩子的一些细小碎片吧~
关于目的地
考虑到好友一家住在东京,然后我们主要想看自然风光,所以就把范围划定在东京附近的郊区。
在箱根、镰仓、伊豆等选项中,我们马上就选中了有温泉之乡美称的箱根,很适合冬天(附近还有美丽的富士山),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公共交通不方便,不过因为包车也让出行不再是问题,路线也很成熟,包车司机也非常轻车熟路,即便到了当地有些地点的疑惑,司机也能马上辅佐你做出决策,效率up up up。
没去伊豆因为月份不合适:这次出行的包车司机说,伊豆推荐5-6月去,漫山遍野的绿色且不是所谓的旅游旺季,小动物也多,很适合小朋友(马上在本子上记下来,然后回去做5月的出行计划哈哈)
没选镰仓因为不适合小小孩:而镰仓因为是个小镇,商业化比较严重,路窄人多不太适合小小孩,所以这次也放弃了。打算下次找个周末飞东京了再去看看~
箱根,位于日本神奈川县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作为连接关东与关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箱根在日本的交通、军事和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古代与中世
在奈良时代(710-794年),箱根因其险峻的地形成为东海道上的重要关隘。箱根关所(箱根関所)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设立,用于监控往来行人,防止叛乱和走私。这一关所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成为德川幕府控制关东地区的重要据点。
2.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箱根作为东海道五十三次之一,是连接江户(今东京)与京都的重要驿站。旅人、商人、武士等各色人等频繁经过此地,箱根的温泉旅馆和茶屋也随之兴起,成为旅途中的休憩之所。箱根关所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严格检查过往行人,确保幕府的统治稳定。
3. 明治维新以后
明治维新(1868年)后,随着日本现代化的推进,箱根的交通地位逐渐被铁路和公路所取代。然而,箱根的自然美景和温泉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逐渐转型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大正时代(1912-1926年)和昭和时代(1926-1989年),箱根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公园相继建立,文化艺术氛围愈发浓厚。
4. 现代
如今的箱根,不仅是日本国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箱根以其丰富的温泉资源、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的代表。箱根国立公园、大涌谷、芦之湖等景点,以及箱根神社、箱根关所遗址等历史遗迹,都见证了箱根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由于箱根的行程结束需要乘车返回东京,所以顺道还去了富士山。感觉每一个去到神奈川的人,都有一个“遇见富士山”的梦想,我们本来并没有看见的执念,但是一进入御殿场市这种念想竟然变得莫名强烈起来,心里总会默默祈祷明天一定要是个好天气啊!
富士山(Mount Fuji)是日本最高峰(海拔3776米)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十万年前的地质活动,兼具自然演化与人文积淀的双重属性地质
1. 形成阶段
先小御岳与小御岳阶段(数十万年前至约10万年前) 富士山最古老的地质基底为“先小御岳”,形成于更新世早期。2004年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发现其下方存在更古老的山体,进一步证实了地质演化的复杂性。随后形成的“小御岳”火山奠定了山体雏形。
古富士阶段(约10万年前至1.1万年前) 古富士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与熔岩,堆积形成近3000米的山体,推测其山顶位于今宝永火山口北侧1-2公里处。
新富士阶段(约1.1万年前至今) 古富士西侧大规模喷发后,熔岩流形成现今富士山主体。约2500-2800年前,古富士因风化崩塌,仅存新富士山顶,最终塑造出对称锥形山体。
2. 喷发历史
有记载喷发18次,最早记录见于《续日本纪》(781年)。1707年“宝永大喷发”持续两周,火山灰覆盖江户(今东京),成为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
近年监测显示,富士山火山口数量增加且地震活动频繁,表明其仍具喷发风险。
3. 文化象征与信仰
宗教意义:奈良时代(710-794年)起,富士山被神道教视为“浅间大神”居所,后与佛教融合,衍生出“富士讲”等修行组织。山顶浅间大社奥宫至今为重要祭祀场所。
艺术影响: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如《神奈川冲浪里》)将富士山推向全球艺术视野。
世界遗产:2013年以“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涵盖25处遗产点(如登山道、浅间神社)。
富士山的历史既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产物,也是日本民族精神与自然崇拜的具象化载体,持续影响着科学、艺术与生态保护的全球实践
关于和孩子一起收集很多很多“人生初体验”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很多旅行分享都有介绍怎么从东京搭乘公共交通到箱根汤本,之后如何寄存或者托运行李去酒店,然后毫不浪费时间立马开启游玩行动。但是这种模式经过我们个人的实践发现完全不适合有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即便孩子自己能走路能正常交流需求也不适合!孩子会被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的行军模式累坏,大人也会在查路线/确认班次/照顾孩子/照看箱子的过程中累得精疲力尽,大家的旅行体验都不会美好。所以有孩子的家庭,真的强烈推荐租车出行(咨询了私人在当地的租车费用,阿尔法7座大概是2500RMB/天,两个三口之家可以平摊费用,虽然贵但是值得,也要保障家长在出行中的体验对吧~)
然后, 因为包车,所以我们并没有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没有回头路的路线,主打一个打卡式的松弛感。

我们主要在箱根、富士山待了三天,观光的景点主要集中在:芦之湖(元箱根港、海盗船、箱根神社)、大涌谷、雕刻之森美术馆、山口湖、忍野八海、天梯小镇(日川记时店)这几个必打卡的地方,虽然我知道箱根大大小小的美术馆非常之多,可以打卡欣赏驻足的地方也绝对不止网上广为流传的几个,如果要玩绝对不可能在两三日内就走完,但是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所以只能抓大放放小,少量多次了(给自己一些下次再来的借口~~)


简单回顾一下我们的路线,顺便详细记录一下和孩子的数个“初体验”,嘻嘻~
1月5日,晴 ☀️
- 头一天晚上的老友重聚加泡汤着实睡得有点晚,(掐指一算,我们有6年之久没见面了!从大学入学第一周到博士毕业7年,6年的时间是那么长,长到我们都结婚生子,开始完全适应定居的城市;6年的时间又是那么短,短到坐在一块仿佛大家还都是那年坐在土大力里一起聊天的少年们)第二天我们就晚起了一会儿,惊喜的是一拉开窗帘就看到了富士山的小尖尖,激动地我赶紧开启拍拍拍模式,呦呦也无师自通地认识了日本的第一地标——富士山!感谢好友一家明智的决策——加了3000日元升级成湖景房,也不免有点得意——因为女儿对原生景色一如既往地喜爱~

- 11点左右酒店步行5min左右在缆车点,乘坐缆车登顶箱根驹之岳,打卡了离天空最近的(也是我们见过最小的)神社和鸟居。上山的缆车虽然只有短短的6、7分钟,但我们着实经历了景色“一年四季”的变化,从郁郁葱葱到茫茫白雪,照片能记录的不及真实景色的二分之一。作为有一半天津血统的小呦,竟然是在这里看到了人生第一场雪(而且还是暴风雪)并和爸爸打了雪仗,然后阳阳可能也在这里丢失了人生第一只宝贵的袜子(可怜又搞笑)


不得不说,在日本除了丢雨伞可能什么都不会丢,比如我们在半道丢的镜头盖,竟然在下山途中发现它在显眼的柱子上,嘿嘿~
对于我这种经常在第一次使用某个东西的时候就丢三落四的,但又短暂强迫症想要找回来的人来说真的太友好了!
- 下了山,大概12点左右我们又让师傅送我们去了元箱根港(其实这边就是个港口小镇,有不少饭店和纪念品店)吃了中饭。不得不说,在港口有落地窗的餐厅里享受一顿简餐真的非常惬意(ps:没带孩子的话),而我们全程都在照顾孩子和随意凑活几口中度过哈哈~
- 2:30pm左右,终于搭乘上了久闻大名的海贼船,呦呦很小就和我们一起体验了黄浦江轮渡,但是对于坐这么大的轮船还是头一次,看吧,又是一次人生初体验!甲板上的风特别大,但是因为选了头等舱,因此甲板上的人并不多,可以安静地感受一下芦之湖的“狂野”(本来想说静谧,但是真的说不出口,因为风实在实在太大了,吹得脑袋嗡嗡疼)小呦和船长雕塑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虽然我听不懂~~

- 海贼船停靠的地方是桃园台,一般都会选择从这边直接坐缆车上大涌谷,但是考虑到排队的人多且索道路程较长,我们还是选择直接坐车去了大涌谷,这样孩子们也不折腾。后来回顾整个行程,感觉在大涌谷的回眸一瞥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看到的富士山全貌,尧哥也不免感叹:确实壮观!其实大涌谷本身我们探索的并不全面,在人满为患的商店找到黑鸡蛋以后因为人太多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急匆匆又去坐缆车前往早云山,然后再从早云山去了箱根汤本吃晚饭(毕竟在箱根,想要正儿八经吃个晚饭,确实有点难,在箱根汤本选择比较多且营业时间也相对较晚。

1月6日,阴转雨 ☁️→🌧
说实话,早上看到开始阴沉沉的天着实有点担忧转天的富士山之行,虽然前一天已经远远看见了富士山的全貌,但对于山脚下的仰视依然充满期待。
这一天因为好有一家下午要返程,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去雕刻之森这一个景点,然后下午司机送他们去车站的时候我们再回到箱根神社参观和等车。
雕刻之森美术馆(THE HAKONE OPEN-AIR MUSEUM)是日本首个以雕塑为主题的户外美术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969年。由富士产经集团创立,首任馆长鹿内信隆旨在填补日本雕塑艺术领域的空白,并推动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占地7万平方米,背靠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的群山,巧妙结合丘陵、溪流等自然景观,形成“雕塑的庭园”
说实话,我觉得雕刻之森真的很适合小朋友,如果有时间建议安排一整天,不论是细细品味里面奇形怪状的雕塑,还是任由孩子在草地或场馆嬉戏,大家都可以找到舒适的状态(因为雨天,主要精力都在照顾孩子,所以很遗憾拍照记录并不多,但是网图很多,也都很美)
里面的毕加索展馆是真实地收录了毕加索300多件真迹,核心展品是毕加索长女玛雅·毕加索(Maya Picasso)的捐赠与收购,包括188件陶艺作品,以及油画、版画、雕塑等(事后我才发现,这应该就是呦呦绘本里提到的毕加索博物馆,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回家又哐哐给她买了两套宫西达也的绘本,力荐!)
对于大人来说,静静地欣赏固然很好,但是无奈崽子们的眼里只有饼干(可能是都饿了),所以安静地欣赏是不可能了,只能走马观花“意识流”一下。【小插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给了他们小饼干,导致进馆就被教育了哈哈~ 阳阳年纪小吃得快,喜提“保洁老爷爷跟在身后用滚轴沾饼干屑”的服务,初体验 again!】
下午抵达箱根神社的时候已经开始下大雨了,这种情况如果在平时,我们可能会比较烦躁,但是神奇的是在山里,因为人少且别无选择,竟然也心态平和地欣赏起来~
虽然我的家乡傍山依水,但对于这种郁郁葱葱的山景还是无法拒绝,小雨依然淅淅沥沥,不免也感受起“空山新雨后”的禅意(尽管处在深冬,但也并不太能感受到气候的冷冽)

大约日本时间5点,我们打算步行会元箱根港吃个晚饭,但是!我们还是高估了当地的人气,因为夜幕刚降临,这个湖边小镇的人好像被“一键消除”了一样。。。沿街走过的饭店几乎全部关门了,终于在5点半左右,在各种摸索中终于终于找到一家6点歇业的荞麦面馆,一脸严肃但举止温暖的老爷爷为我们做了两碗味道一般但救命的荞麦面 (流泪)呦呦又是没怎么吃,她的嘴就是美食甄别仪,只吃好东西,宁缺毋滥的那种 = =

1月7日,阴转晴 ☁️→☀️
在日本的第三晚,住在富士国际赛车场边上的凯悦,简直太棒了(呦呦虽然是个小姑娘但是非常喜欢车),人少房间大设备齐全服务还周到,酒店里就有个赛车博物馆简直是爱车人士的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早餐非常不错,可以在自助的基础上再点一份主食,我的松饼简直yummy爆棚!推荐~
因为下午就要返程东京了,所以我们很早就退房准备去搭乘期待已久的kaba bus(这个真的强烈推荐,治愈小朋友的同时也惊艳大人,工作人员全程情绪价值足足的,运气好的话真的能感受到富士山的“huge”),本来以为呦呦并不能体会kaba bus 的快乐,但是回国已经一个半月了,kaba的手偶还是她最喜欢的小伙伴之一,动不动就要和kaba され touch。Again,她的人生初体验再次+1!
现在我们想要和小呦一起玩河马的手偶,都会想起来当时陪同小姐姐的口号:Are U ready? Yeah!Let's ……?Kaba! (问句是我们喊的,感叹句是呦呦回复的)
遗憾的是因为早上的雾太大,所以富士山依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露出全貌,只能留给下次啦~

(有点写累了,sigh……加油!)
其实kaba bus整个体验行程还是比较短的,大概也就在半小时左右,看在天气还不错,我们就打算去河口湖、忍野八海还有天梯小镇看看,本着中国人“来都来了”的人生信条,打卡是必须的。
小呦在这一趟行程里又增加“喂天鹅”的初体验,不知道是所有的小孩都喜欢动物,还是就我家的小孩喜欢,她对于喂动物有天生的执念。




写在最后
其实在上海,周末或者节假日也总是各种带呦呦去近郊或者临近的城市玩,但是这次日本之行是我们回忆里最最最舒适的一趟(虽然好友一家反馈有些糟心,毕竟孩子太小真的废爹妈),主要还是心情上的极度松弛(很奇怪,我俩只要一出国心态就贼好,可能也是可以完全撇开工作和长辈吧哈哈哈),以及和老公之间彼此分工协作(爸爸明显承担更多,参与度比在国内多出一个数量级,我很开心;当然也吵,带孩子出去玩有哪对爹妈不吵的哈哈哈),还有就是箱根的“世外桃源”(在出去玩这个问题上,我们形成的共识就是喜欢看自然风光,毕竟上海这个花花世界作为城市景色的天花板在我眼里已经无法超越了嘿嘿。而深冬的箱根也恰好在我们的共同审美点上,让我们也回想起17年初波士顿的大雪)。
这次旅行也让我再次明确了带孩子旅行的意义:和她一起增加更多人生初体验,不论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不论是惊喜的还是遗憾的,不论是新奇的还是平淡的,不论是……
只要一家人一起体验,就是独一无二的,就值得被记录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