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后的一则追记
2025.2.15
13:12
今天阴雨,小心路滑。记得上月26日,午后也是微雨,不小心在小区出口坡道处,脚底一滑,啊哟!捡了一个大元宝。
13:19
隔着三层裤子,还是膝盖上擦破了皮,至今尚未揭去结痂。甚至一遇阴雨绵绵,就有点条件反射❶了。
于是,翻出元代张雨的一则书法来一读,喏!却是无声最可听。嗨,这意思竟与王小波养成沉默不语的早年习惯很契合。只可惜,他40岁后就不能继续年轻时所保持沉默是金的那种人生智慧的深意,过起了众声喧哗耐不得寂寞的社交文化生活。
13:28
话说上月26日下午我忽然起意想出门,不顾阴雨而前往南翔太茂❷这一建筑综合体,去看看那里的一家迷你图书馆,大疫后是否依然还健在。这里毗邻太阳小镇,很有普鲁旺斯的山寨风情,而综合体内主打王牌原是家乐福超市,一年前改头换面叫荟品仓。意外得很,就像上图底下曾经的季风书园,因租约到期而关张,以至彻底没了踪影。而这里原来的小书房,俨然化成了一家烤肉馆,单看招牌倒还是西洋味道。幸好距离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家同系的社区图书馆,只需走一站路就到,于是继续前往探索后疫情时代的美丽新世界❸。有句老话说(出自法国古谚),变得越多的同时,不变也越多❹,因此还是至少能让人认得出此身正在何处。待终于坐定后又起身,在一排书架上很快扫描到一本旧书,是北京十月文艺再版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快速一翻即放回,仅留一点点印象之外,难免好奇作者的用心。王小波也是得心脏病❺而突然过世,颇像一样热爱哲人之思的胡适之。
p.s. 2025.2.17
王小波杂文系列主打三篇,篇目发表如次:
我的精神家园,1995年11月30日北京青年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996年上海三联生活周刊第11期;沉默的大多数,1996年东方双月刊第4期。
我偶然发现,王小波有一个同代人叫朱以撒,当然东西南北先后中或没有可比性,但就像杜拉斯❻和徐迟❼一样同龄之人,都是著名作家。最近偶然交错并列地读了一些两人的杂文篇什,就是南辕北辙的感觉,风味迥然。
俯仰之间,朱以撒文集(2005)
豆瓣读书匿名评论引用一则标题如次:
换一个时代,换一批鸟;换一批鸟,换一种歌曲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7年邓小平过世,这一时期可以标记为一个新时代。
类似地,1997年季风书园横空出世,标举这样的口号: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然而极具戏剧性的季风书园的关张,的确很有迎接上海世博盛会的那种仪式感,这种耐人寻味的仪式感也同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标注一下,季风对外宣称因为地租猛涨,经营终于难以撑持,以至只能干脆告别中国市场,因此已然成为一代人似水年华的追忆❽。
那么无疑又一个新时代开启了,2018年则是它的元年。假如要给这个新时代命名或做个标记,请问你会如何选择美妙的措辞?黄金白银青铜黑铁这样的字眼是否显然已经老土过时。当酒国莫言繁花不响俱成往事,那么来者又将会是怎样一种新的可能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