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水来自哪
地球的水资源储备究竟如何?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的水总储备量约达14亿立方千米。假若将这水量均匀分布在全球陆地表面,那么地表将被水层覆盖超过2600米深——简直可以称作是一个“水世界”呢!
在这颗星球上,水资源丰富无比,而生命亦无水不存——依据现有理论,约在三十亿年前,地球生命便在海底热液喷口附近诞生。换言之,生命的起源与水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日复一日地饮水,亦不忘为花草树木润泽。
这一切,我们或许已司空见惯,就像此刻你手中可能正握着一杯水。然而,你是否曾思考过,地球上的水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一是“内源说”,二是“外源说”。
秉持“内源说”观点的科学家们坚信,水是地球自身孕育而成的。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水可能深藏在地壳和地幔之中,亦或是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温度的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微小的水滴,进而降落到地表。同时,地下的水也因火山爆发及其他地质活动而不断被释放至地表。
历经百万年、千万年乃至更悠长的岁月,这些水滴汇聚成湖泊、河流与海洋。

秉持“外源说”观点的科学家们主张,地球上的水资源源自于宇宙间其他天体的馈赠,诸如携带丰富水分的彗星与小行星。许多彗星主要由水与星际尘埃构成,一旦这些彗星与地球相撞,便能为地球注入巨量的水资源。同样,小行星中亦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它们若坠入地球,亦能贡献不少水源。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亿万年前的撞击事件,不仅为地球带来了水,还带来了碳、氮等众多至关重要的元素。
例如,在今年三月,来自德国、丹麦、英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为“外源说”增添了新的证据。他们在知名科学期刊《自然》发表的论文中宣称,通过对地幔中某些极为古老的岩石以及相对较“年轻”的岩石中所含元素的剖析,他们推断,在大约三十亿年前,外太阳系(太阳系中海王星轨道以外的空间)的陨石撞击地球,不仅改变了地球上的元素构成,也引入了水以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尽管如此,我们尚不能断言地球上的水源必然源自其他天体。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对于水的起源尚未形成统一看法;换言之,他们仍需探寻更多证据,以验证各自假说的正确性。
(本文摘自《好奇号》《好奇号》 | 好奇号杂志订阅_杂志铺:杂志折扣订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