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住院第4天,下床走动
昨天开完刀后,需要在床上躺到第二天。期间为了背部和臀部的皮肤不长褥疮,每隔个把小时就要翻一次身,保证屁股和背上的皮肤及时得到干燥。 翻身可真要命。 我的刀口有15厘米长,病灶在左侧腹部,肚子上右边的伤口几乎无感,但病灶处的伤口一碰就疼,导致向右边翻身还勉强能行,但向左边翻身就极其费劲。好不容易翻过去了,全身的肌肉又会绷紧,无法放松。 就这样,一晚上没有好好合眼。 按照医生的要求,今天我就要下床走动了。 同病房一个和恶性肿瘤斗争十几年阿姨的先生在我手术前对我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不要因为疼而不下床,疼也得硬着头皮上,这样才能尽快康复,否则越拖越不好。 这个叔叔在我们病房是一宝,每天都会和我们分享他乐观积极的心态。 他说,病了就病了,你多想它也好不了,不如不拿它当回事,该咋过咋过。 作为病房里年纪最小的病人,我的手术受到了室友们一致的关注。 今天一早,护工阿姨帮我洗漱完毕,就问我要不要尝试下床。胆小的我答应了她。 首先我要把身体翻向右侧,由阿姨把我的两条腿搬到床外。然后我用左手抱住阿姨的身体,由她把我从床上带起来。 这一顿操作下来,我确实坐了起来。但是肚子上和体内的伤口、该死的导尿管使我全身紧绷,又毫无力气。 我又控制不住地呻吟起来。 护工阿姨看着颤抖的我,问:“你要不要勇敢地站起来?” 我一边深呼吸,一边违背意志地点头。 在护工有力的搀扶下,我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不要低头看脚下,看着前面,看着远处的窗外!”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个护工不是特别满意。她其貌不扬,有时关于业务问题还要被护士指摘。但是今天我对她有所改观。这个阿姨的优点完全可以盖过缺点。 在阿姨的鼓励和全屋人的注视下,我冒着冷汗,驼着背站了起来,并艰难地挪了两步。 这个动作似乎用尽了我全部的力气,阿姨也不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室友们说,到底是年轻。而我,仿佛生出了莫大的信心,颤抖地坐在床沿,感受着疼痛、无力,和喜悦。 之后我的每次下床都比前一次表现得好,腰板挺得更直。甚至,早上换药时只因为拆开绷带,失去支撑就会疼痛难忍的伤口,在晚上护士解开绷带时不再疼到难以忍受。 晚上,夜班护士问我今天有没有下过这,我给她看运动手环,说今天我走了一千多步,得到了护士“运动健将”的肯定。 我想,这离不开我遇到的很好的护工,负责的医生护士,乐观开朗的室友及家属们的关怀。 战斗仍在继续。 今天拆了震惊我大半天的导尿管,挂了好多点滴,写这篇日记时仍在不停地跑厕所。 明天的小目标:尿道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