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形式主义,回归务实本真
形式主义,犹如一股暗流,悄然侵蚀着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对工作实效和社会进步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工作场景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屡见不鲜。文山会海便是其一,大量的文件和冗长的会议,内容空洞、缺乏实质,占据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的 “规范”,过度强调流程和形式,却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推进,使得流程繁琐复杂,办事效率低下。还有些地方在工作落实上,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只注重外在的形象展示,而对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却漠不关心。
形式主义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从工作成效来看,它严重阻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却无法产生相应的实际成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社会层面,形式主义破坏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群众看到的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举措,而非真正解决问题的行动,这会导致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降低,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深究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员的政绩观出现偏差,过于追求个人的政绩和形象,将工作重点放在表面的形式上,而非实际的工作成果,希望通过一些 “看得见” 的形式来获取上级的认可。另一方面,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一些考核过于注重形式和数据,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和质量,这就使得部分人有了通过形式主义来应付考核的动机。
要破除形式主义,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开展培训、学习等活动,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其次,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减少对形式和数据的过度依赖。此外,还要加强监督问责,对发现的形式主义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破除形式主义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摒弃形式主义,回归务实本真,才能真正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