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讨厌的医院
上大学之前几乎很少去医院,因为不是小病,所以去了武汉最好的医院看病。跟在校医院看病对比,在大型医院里面看病就会很麻烦,发现原来看病也是需要学习的事情。
压抑的环境
医院里面是人满为患,经常找不到位置坐。即使是挂普通号,也是需要等待的。在等待的人中,有明显是从外地来的,还提着行李箱,有拿着一大堆检查报告的,检查报告上还写着别的医院的名字,千里迢迢地来看病一定很辛苦吧。即便我在省内,也会觉得舟车劳顿很累。我的耐心会随着等待而耗尽,我的焦躁不安会随着等待而增加。人对于未知总是害怕的,会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即将发生的问题。医院外面更是让人感到压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对母子,儿子的年纪看起来有五六十岁,他跪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的母亲就躺在他的身边,他的面前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的内容大概是希望得到好心人的救助,有一次我看到他像是下定某种决心似的,猛地磕下了头,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磕头这种行为我只有在祭祖的时候才做过,很难想象他内心的挣扎程度。期间我还看见了因为孩子患有白血病而弹吉他的夫妻,因为父母患病而卖唱的中学生。看到这些人,我忽然开始理解之前听别人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医院里面转转,就会知道身体健康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了。人间的大多疾苦可以在医院里面看个遍。
冷漠的医生
也许是因为医生见惯了生离死别,所以医生看病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流水线工人检查机器是否有问题。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所描述的那样生病,但是医生会按照大差不差的标准给病人去治病。因为肾上腺上长了一个结节,所以需要手术切除。当时我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在保留肾上腺的同时切除结节,医生说一句令我震惊的话,他说我们普通人总想着要保留肾上腺,表示出他对于这个诉求的无奈。让我感觉自己是提出了什么无理的要求,这是个器官,怎么能说切就切呢。感觉在某些外科医生眼里切除一个器官不是什么大事,不知道少一个器官对于病人意味着什么。流水线上的工人因一直做重复的工作而变得麻木,医生也是如此。可惜我不是机器,器官有问题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换个零件,只能切除,就算能换,也和原装的存在区别。切除器官后就需要终生吃药,当时我对于自己要终生吃药这个事情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内科医生说吃药就和吃饭喝水一样,人每天不都是要吃饭喝水的嘛,但是先不谈是药三分毒,药的获取难度和水可相差太多了,犹记得我爸在疫情期间因为无法买药而着急。同时一些实习生不仅仅是冷漠,还很不耐烦。当时医生开了一张检查单,由于系统的原因,把检查单的检查地点打错了,询问了当时看起来像是实习生的人。我犹记得她当时对于我们的询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眼神里透露出我们连这也要问的鄙视。很难想象如果这样的人正式坐诊会怎样。当初我没有选择医学专业就是因为感觉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太重了,怕自己以为医术不精而误诊。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医生把不治死病人作为自己的行医标准了。
吃人血馒头的骗子
病急容易乱投医,会更容易被骗子盯上。当初在医生看病的时候,有一个中年妇女问我们看什么病,聊起来后说她女儿也和我有同样的病,后来吃中药就好了,我当时信以为真,准备跟着她去医药馆。但是爸爸说别信她。后来仔细想想怎么会这么巧,她的女儿和我是一样的病。并且这个女人说的时候,又有另外一个自称是这个女人的丈夫的男人来附和,说这个中药馆怎样好,夸得天花乱坠。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可能真的会跟她们一起去那个中药馆。后来我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收集疾病信息时,也会看到评论区有卖假药的。不禁感到悲凉,明明别人患病已经很可怜,为什么还要想着欺骗别人。
通过这次看病我发现原来等待结果是如此地折磨人,原来人类在面对疾病时是如此地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