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故事-1-姥爷的婶娘-修正版
假期跟朋友聚会,聊到我家长辈们的经历,朋友说完全可以写部小说,让我找时间记录下来。其实那几代人在动荡年代生存,谁家没几点特殊的经历呢,在我看来我家的经历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是记下来给孩子看也好,回首来时路,方知去何方。
先写我姥爷的故事吧。关于我姥爷,在豆瓣写到他与我舅舅故事时也写了不少,姥爷是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典型封建老人。然而他这种性格的形成却与一个女性长辈有关,这个女性长辈是跟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婶娘,我妈妈她们姐弟几个叫她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呢?且看后文。
有些地方需要写名字写年份,但豆瓣不是适合实名的地方,后面全做虚化吧。
姥爷生于一九三八年,年幼时家中富裕,姥爷的父亲据说是做小生意的,勤扒苦做攒了不少家产,钱财房屋田地都有一些,解放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家产大部分都没了,成了贫户。姥爷的父亲兄弟两个,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去世,弟媳妇是童养媳当时才十八岁,这个小脚女人没有改嫁,从此做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寡妇,开始了吃斋念佛的一辈子。这便是我妈姐弟口中的奶奶,姥爷的婶娘。
我姥爷亲兄妹三个,姥爷是老大,后面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当地刚解放没几年,姥爷的父亲就因伤去世了。姥爷的父亲去世得很突然也很可怜,据说是40多岁时头上长了个瘤子去市里做手术,当时出行全靠走路,回来路上遇到下大雨,在树下躲雨时遇到好心人给了一顶草帽,可能是急着回家,有了草帽就戴着淋雨回家了,没几天就感染伤重去世。那一年我姥爷十一岁,姥爷的爷爷奶奶早年去世,一大家子人都靠着父亲做生意生活,父亲没了之后,家中很是凄凉。姥爷的母亲、他们兄妹三个、还有一个十五岁的童养媳(我姥姥)以及靠着他们生活的婶婶,全是妇孺幼子,凑合过了一段日子就有人说合让姥爷的母亲招亲,说媒那家是同村的一个大龄光棍,算是姥爷的远房亲戚,也是同姓。这男人家里特别穷,愿意入赘进来顶门立户。
这个时候,婶娘做了一个在今天我们看来都十分厉害且大胆的决定,她站出来谴责姥爷的母亲不守妇道,不甘守寡,跟姥爷说如果母亲招赘一人进门,这个家里的房子家产就归了那个男人。男人上门来看亲时婶娘带着姥爷和姥姥把家门顶住不让男人进门。还申告族中要求把姥爷的母亲净身出户赶出家门,不许带走一个孩子,自己愿意支持姥爷顶门立户带着弟妹们生活。年头久了无法考证过程,结果就是姥爷的母亲独自嫁给了这个光棍,不久后九岁的大女儿我大姑姥被婶婶做主送去另一个镇上做了童养媳,婶婶很快又给还是少年的十一岁姥爷与十五岁姥姥完婚,牢牢拴住了家中的主要劳力我姥姥,带着三个孩子立起了门户过日子。
婶婶是小脚女人从没干过农活也不懂农事,指挥几个孩子干活据说闹了很多类似种豆子一窝种之类的笑话。但好在姥姥生的很壮实,又没裹脚,是把干活的好手,很快就在亲朋的帮助下熟悉了田地,家里家外的重活都是她一肩挑, 姥爷能写会算,早早在队里干了记账的活,婶婶就收拾家务照顾年纪尚小的二姥爷读书。等到姥爷十四岁婶婶让他跟姥姥同了房,隔年生了姨妈,前头几个女儿长大后开始帮家里干活,姥姥去了附近厂里上班,家里日子苦但也能过得去。
只是姥姥的苦难从此开始,从姨妈开始,她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因为没生出儿子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中间我姥爷还去了东北工作,更是把家扔给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女儿还要伺候实际是婆婆的婶婶, 那时候二姥爷已经考上了医学院在外读书工作,姨妈大了些就帮趁着家里,从小就养成了风风火火,泼辣要强的性格,我妈则是不言不语埋头干活,也因此姥姥最心疼爱惜我妈。
好在姥姥生来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凡事从不往心里去,老年更是开始吃斋信佛看淡一切,后面女儿们长大结婚生子后,她享了几年女儿们孝敬的福,也算是先苦后甜。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边男人对姥爷的母亲据说很好,隔了不久附近开了铁矿,男人去了矿上上班成了正式工,日子好过起来。但是婶婶不许姥爷兄弟接触自己的母亲,姥爷和二姥爷也很听话,从不跟自己的母亲见面,路上遇到也不打招呼。倒是我姥姥不怎么听婶婶的,不光正常交往,还会偶尔偷偷去家里看看她。日子好过了没几年,姥爷的母亲生产时去世了,留下了个小女儿(我叫小姑姥),那个男人带着他们的女儿我的小姑姥终身未再娶。后来我妈和几个小姨陆续出生,我妈说小时候和姨妈到矿上,每次遇到小姑姥的父亲( 他们叫细爹),他都会买好吃的给他们,也会经常叫姨妈和我妈多去家里玩,小姑姥跟我妈和姨妈年纪相仿,到现在跟我们家还很亲近。小姑姥虽然少年丧母,却独得父亲的宠爱,家中经济条件也不错,因为没有受过苦,所以长得慈眉善目,皮肤细白,说话轻言细语,哪怕到了中年也是娇娇柔柔,跟年纪相仿的大姨妈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再有送出去做童养媳的大姑姥,我的印象很浅,记忆中她是很好的人,但看外表就是很粗粝的普通老太太,跟同母所生的哥哥妹妹都不太像,性格也不出彩。大姑姥做童养媳时已经九岁,等到她十多岁时,姥爷家里已经好过很多,附近有了铁矿后,村子周围热闹繁华起来,矿上正式工人打光棍的很多,婶娘找了人偷偷给大姑姥做媒,想办法让大姑姥离开了养家,嫁到矿上并有了正式工作。 因为这件事大姑姥很感激婶娘,对婶娘也孝敬了一辈子。
关于我二姥爷,他是姥爷家中学历最高的人,也是最坎坷人生最跌宕的一个,后面再单独开一篇说他。
最后,说回到我姥爷,他对自己的婶婶视若亲母,敬重孝顺了一辈子。这位婶娘从少年守寡,到顶着压力赶走嫂子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侄子顶门立户,在那个年代她精神上无疑是好强、彪悍的,但一生被封建的思想束缚着,也束缚了她的侄子。在她的教导下,姥爷成为了一个矛盾而奇葩的“子权”保护神,养育出了两个啥也不是的“好”儿郎。
*“子权”,我自己发明的词语,就是儿子最大,儿子拥有所有权力的意思。
成年后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姥爷家的规矩那么多,那么奇怪,而且每条规矩都似是而非,匪夷所思,跟其他亲戚家都不一样。后面慢慢了解姥爷的成长历程后才懵懵懂懂明白,人很难跳出自己的思想禁锢,好的三观形成需要榜样,或者清醒而独立的思考学习能力,或者至少有冲破迷雾的外因,这些我姥爷都没有,在他无依无靠的少年时代,十一岁的他被视为一家之主,唯一的成年人榜样便是自己的婶娘,在她的影响下长大,他成为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也成为了一个老旧庸俗封建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课题,他现在的境况,就是他的课题。
写完后不久又跟妈妈聊了聊,修正了一些文中的错误,此为修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