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一点旧
我其实不太理解什么是乡愁,对于家乡,我除了偶尔会想吃家乡的食物,也没有别的更多的思念了,至于这口腹之欲,我以为算不得是乡愁吧!
家乡,我最多的情怀大概也就是怀旧,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那些旧的地方转转,希望还能看到一些旧的痕迹,而那些旧年的人,到现在,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时过境迁,彼时少年,而此时,更多的也就是少年情分,见与不见,情分都在的!

这次回老家,倒是发现一处旧地的新趣,
家乡有一座山,在老家园艺场的范围内,我们一直叫它“鹅毛岭”,也就是个读音,也不知道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写,那时候山顶上建了电视发射塔,上中学的时候我偶尔也会和朋友们去山上玩,我知道有好几条路可以上山,一条是走老园艺场上去的大路,路面很宽大,那时候虽然也没有铺水泥路面,但是是可以走汽车的,另外两条路有点偏僻,一条是走一个叫“百步坎”的地方上山,那是一片坟地,一路弯弯曲曲的台阶往上走,这条路我是不敢走的,胆子小的男生也不敢走,因那片坟地有很多荒冢,也不知道多少年了,有些都已经不见土包了,每年下雨都会有新的旧棺木因泥土塌方显出一些边角来,想想都有点瘆得慌!还有一条是走一片叫“九眼塘”的地方上山,这是一段狭长弯曲的山沟,沿着山沟有九个连着的水塘,水塘里的水也不是泉水,只是雨水存下来的,早年站在山高处看这九眼塘还是挺好看的,九口碧绿的水潭,一个连着一个,映着天上的白云蓝天,两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林,但这条路我自己也不敢走的,因为都说这地方有灵异,总听人说在这里见过红衣女魂,因此也是有些吓人,但大家一起走的时候,我也是不怕的。只是我们走得最多的还是老园艺场的大路。

前几年听说“鹅毛岭”改成了山地公园,这次回老家特意去看了一下,老园艺场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开发区,听说开发的时候挖地基,下面全是煤精石——我听父亲说过我们地方很多煤矿、锡矿,但因为规模都不大,后来这些年都不准开了,我觉得我们地方应该还有丰富的铜矿,因为铜矿草遍地都是——上山的老路已经完全没有了踪迹,表妹陪着我从一条新开的上山道上山,修了水泥阶梯,入口还有一座基督教堂,表妹说建了好些年了,但现在看起来也是空的,并没有神职人员。我们沿着台阶上山,路过老电视发射塔,转了一圈看到山下一个山窝,好像还有一座寺院,我想起小时候到这里来玩,确实看见过这个山窝里有房子,大瓦房,但没有走下去看,只是在山顶看到这山窝里有瓦屋顶,那时候山上也没有下去的路,现在倒是有一条路,还没修好,只是路基已经有了,于是我们便顺着路基走下了山窝,却见是一座尚未建成的寺庙,名作“摩诃禅寺”,我忽然想起这座山名,老家话的发音是“鹅毛”,难道原来是“诃摩”?

我们绕到禅寺前方临时板房搭建的大雄宝殿,旁边有一块展板,写着“摩诃禅寺,原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之后便再无其他介绍,直接写上捐资建寺的数种功德,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琢磨,后来我问我母亲,“鹅毛岭”几个字到底是哪几个字,她也说不清,但她说那个寺庙是新修的,一个浙江商人来投的资金,所以这“摩诃禅寺”,究竟是古来有之“大佛寺”还是后人杜撰,真是有点迷雾重重了!

我们沿着寺庙前面的路继续往前走,表妹说这就是要经过“九眼塘”下山了,我问她:“你怕不怕?”她说她白天不怕,她又问我怕不怕,我说我白天不怕,于是我们便顺着九眼塘边弯曲的小路一路下山,原来连着的九眼大塘有些已经只剩半塘甚至小半塘池水了,更多的是菜地,大概都是附近的居民开辟的,小菜田一格格的倒是郁郁葱葱,还搭了种菜用的放杂物的小窝棚,还有老阿婆在菜地里劳作,这一路走来倒是并没感到像以前那般的阴气了!

到山脚时见一座被废弃的土砖房,木门木窗尚且残存,只是断壁残垣,映着隆冬少有的明媚阳光,一片湛蓝如洗的天空,竟然显出纯净而苍茫的美来,虽然人去楼空,岁月摧毁,断壁残垣,却有一丛绿意攀缘在那残损的窗檐,倒显出一片生生不息的惊喜来!

时代总是会不停的往前走,天地不仁之仁,便是万常无常,无论这鹅毛岭,旧日是鹅毛岭还是诃摩岭,还是如今的摩诃岭,无论是真始建于唐的大佛寺,还是新近杜撰的摩诃禅寺,这里,终归是天地不仁之仁的慈悲之地,若这“九眼塘”处当真有往日人们所说的红衣女魂,亦愿她在诵经声中得以无怨而安息。
我终究是无有乡愁的,我只是怀旧,那些旧的地方,旧的人,旧的事,在我的心里!也许再过几年,这“九眼塘”也不再存有现在的旧的样子,终究要变成了山地公园的人工园林,那也是时代的必然,我不会感叹归乡无乡,因为万常无常,不过是过眼云烟,吾乡是吾乡,无论时日如何变化,事物如何发展,只要在心里,便总也是温暖的!

迪青曲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叩金瓶【之八】
- 叩金瓶【之七】
- 叩金瓶【之六】~O2/O3 (1人喜欢)
- 玉泉山寺 (1人喜欢)
- 叩金瓶【之六】~O1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