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背,背了忘,如何多感官刺激轰炸记忆?
忘了背,背了忘,是我背书时最头疼的事。
后来我发现,竟然真的有轰炸知识点的办法,那就是:
加大刺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动感官,加入背书大业。
多感官学习,好比同时开放了多条同时通向记忆仓库的路,让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更为多元。
就算第一条路没走通,还有第二、第三条路,总比单一的视觉记忆来得深刻。
01 写关键词、画框架图
纯背诵容易走神,背了半天可能连自己背到哪儿都不知道。
但是动笔写关键词就不一样了。
哪怕有些句子只象征性地写一个字,也能把注意力像聚光灯一样聚焦在知识点上,加快背书的速度。
这里提点速,那里提点速,这背书效率不就上来了吗?
就我的经历来说,不动笔,就只有“眼睛会了”。
写关键词、画框架图,才能把答案的逻辑装进脑子里。
我前期把打印机旁的废纸(别人打印完不满意的用纸)拿来练笔,一天写满一张A4纸的正反两面,写完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最后1个月,我用网购的考试纸写,培养手感。
我的框架图,与网上那些漂亮的草稿相比,就随便多了。
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从下往上的各个方向的文字都有,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画框架图没那么高大上,有手就行。
我的框架图看上去这么草率,我还写了五六十张呢。
当然咯,因为我最后要参加文科考试,所以我尽量会让每个字都保持工整,因为考场上的文字美观度的上限,就是平时的下限。
如果你也要上考场的话,动笔写写还有一个好处——防止提笔忘字。
我这门学科不要说提笔忘字了,本来就有不少字是拦路虎,比如:
裴頠、黄宗羲、张君劢,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西铭》)
光用瞪眼法肯定是看不会的。
02 出声背
和动笔写一样,出声背也能提高专注力,而且声音也是一种刺激。
在动物漫长的演化进程里,视觉的高度发达是较晚才出现的情况。
像鼠、狗和猫这类动物,它们的视觉虽不如人类,但听觉却相当发达。
换言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哺乳类动物更多地依靠耳朵而非眼睛来生存。
所以出声背很贴合我们的生理结构。

据我观察,出声背的最大敌人是环境:上了大学以后,安静的教室随处可见,有声的自习室寥寥无己。
但只要你愿意找,总能找到出声背的地方。
有人到楼顶背,有人到楼梯里背,有人在室外背。
学校之大,城市之大,总有背书人的容身之所。
03 录音+flomo
声音是一种记忆刺激,这声音既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录好以后循环播放的。
我常把西方哲学的专题录下来,在碎片化时间听,磨耳朵。
像【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这种boss,我背的第一遍真是坑坑洼洼惨不忍睹。

于是我知难而退,先把它们录下来,丢到百度网盘里,在去吃饭的路上循环听上个二三十遍,然后再去背,就会熟悉很多。
我推荐的背诵顺序是:
先背一遍留个印象→听录音加深印象(碎片化时间)→再背一遍巩固印象→再听录音强化印象(碎片化时间)……尽可能多循环几次。
到了手忙脚乱、鸡飞狗跳的考试冲刺期,诸如【法国启蒙哲学】【社会契约论】【黑格尔哲学的余波】这些非重点,我已经没时间再完整复习一遍了。
于是我就会在碎片化时间专门听听录音,唤起尘封的记忆,让我在考场上不至于两眼一摸黑。

和录音类似,我还把难背的小点复制到flomo软件,打上不同的标签,在接水、打饭、单手骑车时都会看看。
这招对付短小精悍的知识点特别管用,比如中国哲学的文言文。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我整天早出晚归,早晚车流量比较小,所以我单手骑车幸运地没出什么事故。
但单手骑车还是比较危险的,不推荐喔。
结语
我在上篇文章里提到,在背诵一开始,需要提取线索+关键词编口诀,这是针对大脑的。
在本文中,写关键词、画框架图对应手,
出声背对应口,
循环听录音对应耳,
看flomo卡片对应眼,
你背书调用的感官越多,接受的刺激也就越多,记得也就越牢。
天下绝没有白费的努力。
往期精选

喜欢这篇文章,
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在看~
这对我很有帮助,感谢你!
宋子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终结信息孤岛 | 用PARA系统构建效率翻倍的信息管理(打通文件+笔记+收藏夹) (2人喜欢)
- 《卡片笔记写作法》+flomo:我如何用1000天实现效率革命? (2人喜欢)
- 你读的书可能是假的:为什么抽象概念正在毁掉你的成长? (4人喜欢)
- 缺乏行动力,拖延又焦虑?这篇会对你超有帮助 (2人喜欢)
- 2个月背完30万字,这招让你背书开挂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