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底层的阳光
一开始在豆瓣推荐看到书名,就很感兴趣了,于是花了两周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我的母亲做保洁》。
事实上,我的母亲在多年以前也做过保洁。对于当时年过五十的她来说,那两年在家附近的科创园区的这份保洁工作,反而是她中年以后做的最开心的活计。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来科创园区那个多层的办公楼环境是比较明亮舒适的,物业比较新、入驻的企业也不多,打扫强度没有那么大;二来最重要的一点,她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那段时间才真正接触到了所谓的白领,高质素的打工者,以及高质素的老板。高质素的打工者工作时是安静的,仪表是清爽的,待人是有礼貌的,不会像乡办企业的人那么俗气且喜欢包打听。当然,也有一些如同书中所说的情况,比如有些女孩喜欢吃零食吃的到处都是,或者有些男生大小便还是不那么注意卫生。高质素的老板体现在自己的办公室维护的也比较好,对员工也客气,最重要的是给与了保洁员工与普通员工同等的一些福利,比如公司组织旅游会叫上她,或者生日趴的吃食、年节红包也都会给到她,这一点相比于书中的环境是更加幸运的。
书里每一个保洁员工的故事都让人动容,那些为了子女、孙辈辛苦打拼一辈子,并且忍受脏乱差的工作和住宿环境的叔伯阿姨们真心不容易。其中那些在工作过程中充分挖掘资源、奋发向上的人,也是真的很励志,自学韩语的雨虹阿姨,把雇主处成了家人,得到了精神的富足,在脏乱的工作环境之外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化解生活的苦,乐观通达。
书中大概有这么一句话,当今社会从事着越是日常重要、日常利他的岗位,往往拿着最低的收入。凭借所谓的文凭、所谓的城市化红利坐办公室的人,说实话工作价值真没比农民、保洁员强。但是底层的这些人,反而更加容易知足,更加勤恳卖力。
作者另一点非常动人的地方在于,她写完书稿让母亲看了,提出意见,力求以最通俗好读的角度分享给读者,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具有客户视角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