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流长》流淌着乡情真情
——读高彦民先生新作高彦民的新作《泾水流长》
拿到后非常高兴,这本沉甸甸的集子,浸浸透着一位退休传统媒体人位情怀与热惜,静心读完后,为他的文严谨文风,珍贵资料,待人诚挚,深邃洞察力。

他文集中一篇篇灵动的文字中饱含的深情令人感慨。
认识高彦民是在马腾驰先生的“驰风轩”工作室,至今己有七、八个年头了,高彦民曾经是《咸阳日报》的总编,但职业文人的他却是位非常令人亲近的人,休假时若赴驰风轩遇见他,每次都会收获到他言设中的许多知识,久日久之,他温和而平易近人的言谈举止就烙在我的脑海里。

《泾水流长》读罢,我们礼泉人和泾阳人共同叫法的“北山”指的就是——嵯峨山、九嵕山,其实早在公元前设置的“谷口”县,就包括现在的礼泉、泾阳,亲切的感觉让我更加迫切地阅读着,而读着读着高总编详尽考证的泾阳,无论“红色故事”俘获国军少将师长褚静亚、上校参谋长张凌汉部1563人的“口镇战役”、1938年10月至1940年4月举办12期的“安吴青训班”培养了上万名青年干部辉煌历史的安吴堡,早期的共产党人“刘德章”“崔贯一”“周芝轩”等,都是泾阳这方红色土壤上的无尙光荣啊!
泾阳之所以富饶,渊于郑国渠(泾惠渠)的灌溉,使得粮、棉、油富足的关中宝地,在温饱最先解决的富庶地泾阳,文化更是令人眼热,“泾(阳)、三(原)、高(陵)富华”,是我们当地老辈人常念叨的口头禅,物质充足后精神生活也属泾阳领先,泾阳八景:仲山晴岚,龙陂丛绿,谷口晚烟,眭城古渡,嵯峨灵云,文塔晓钟,文川秀色,瀛洲春草。(依据阅读先后记录)。
高彦民书中行文谨严,文中他详细考证了唐初十八学士登瀛洲就留有美名的“瀛洲春草”,明清时期,明代乔奉先、万历三十四年间泾阳的举人赵虞佐,泾阳县令王际有、崔重辉那脍炙人口的绝句,给原本就独具特色的泾阳风物,涂上耀目的重彩装扮,到大清时宣统年间《重修泾阳县志》就明确标注“泾阳八景具体位置,他都一一进行了考记。对家乡的八景他情有独钟,细腻笔触娓娓道来各个景点特征,并引经据典以明清文人留存佳句佐证,紧邻泾阳的我必须找机会,去这些地方瞅瞅,看看我们紧临县内的胜景。

大家的日子宽松了,饮茶的好习惯为众多人青睐,大美泾阳的茯茶誉满神州,香飘海外,他用专业的术语分析,泾阳茯茶缘何如此盛名,泾河水、关中特殊地理、独特的气候造就了泾阳茯茶这独有的“金花菌”,茯茶有着对人们健康极为利好的金花菌,是养生一族必备佳品,泾阳茯茶的产量及销量节节攀升的分析,就是泾阳这一独特产物的实录。
关中的农耕文化等文影响深远,明清时期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传播极为深远的每位人物,其中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吴承恩笔下的神话人物,也绝非空穴来风,吴先生创作的大圣原型就是历史上泾阳口镇官道村的“车奉朝”,该村的孙悟空庙和数百年来,每到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举办的庙会至今仍在持续,乡亲们代代相传的聚会活动就是对自己家乡武艺超凡先祖的怀念,《泾水长流》的文字让我们熟采了记住了悟空的原型车奉朝的故里就在泾阳。
国学大师吴宓,著名作家白描,都是泾阳籍文化名人;热爱文化事业、带领泾阳蔬菜产业蒸蒸日上的泾云集团老总焦志学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泾阳人的引以为豪的重量级人物,高彦民把家乡值得骄傲的乡亲,各显特色的呈现给读者!
高彦民为报人出身,他的三观更是旗帜鲜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地摊文化、囤里有粮心不慌、别盯着学生寻钱、阅报栏建设等焦点,高总编都热切关注!如同他耿直的秉性一般,崇尚文化、尊老爱幼,原本是这个民族的优良美德!

高先生针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无情鞭笞,彰显了媒体人的爱憎与本色。高彦民也是重情重义的文人,秦隶第一人——李甫运教授;文友史飞翔、张世民、张文志、桃李满天下的民办教师高俊明,高总编作为弘扬时代楷模的媒体人,都一一浓墨重彩地宣传了他们。
在口罩席卷神州的第25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新媒体时代数日内网络点击量过亿散文《背馍》作者、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散文集《背馍记》发布会上,有幸目睹手捧文稿却不看文稿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宣讲完千字文。
发布会后与马腾驰先生回忆当天情景,谈及当天高总编脱稿真情发言时,马先生肯定的说:“你以为党报的总编就是那样好当的,没有两把刷子,能干喔差使?脱稿演讲这样的事,对高总编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的事!”
虽然二、三十年前在家务农时,也曾给《咸阳日报》投稿并被时不时刊出,可对于《咸阳日报》的了解,我仅仅是从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获取,而报社的编辑、记者们一个都不认识,结识高总编的过程前边也提起过。
文化学者白描先生《天下第一渠》出版后,马腾驰先生买了一本并请白描先生亲笔签名赠送予我,被礼泉老家一位文友知悉此事,托我给他也搞一本白描先生签名版图书,而那时忙碌的白描先生已回北京。
高总编得知我友人想法,回泾阳办事特地从县宣传部朋友处带回一部《天下第一渠》,对我朋友的请求得到满足,获得友人瞩目的宝贝,我立马付给高总编书款,他相当生气地说:都是爱书的人么,给啥钱呢!让你朋友看去就行了,包提钱的事!
我确确实实是诚心给书款的,只好微信红包再次给他,高总编拒收红包并留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咱们都爱读书,这就对了,不要谈钱的事!
而事实上,我们共为文友,可高彦民毕竟是曾经党报总编身份啊,但与他相处,他却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势,完全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长者形象,“乡里人之耕耘者”就是高彦民总编的微信公众号,大家不妨搜索关注,退而不休传统媒体掌舵人的优秀作品尽在其中,《泾水流长》我拜读结束,也把自己的收获分享大家。
离开传统媒体岗位的高彦民总编,如同公众号名字一样,依旧的辛勤地耕耘,期盼高总编再出新作!
郝景望 @好景望关中,陕西自由撰稿人,传统媒体时代,作品散见《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新闻知识》《农友》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宣部编辑出版的全国读书征文集《攀登书山的欢歌》《书海畅游》“魅西安”;新媒体时代入驻:@头条号认证“原创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豆瓣、@强农号、凤凰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了解更多关中文化 郝景望帮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