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上博
据说上博新开的书画展排队要很久,正好去年还有三天年休没用掉,三月底就要过期,就请假去了。
到南站,果然南边在施工,挖起的淤泥堆得很高,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是曾经的河道的尸体。去年一年基本都自己开车来回杭州或者出去玩,倒是很久没来这里坐车。
到虹桥,地铁将近一个小时到科技馆,路上看地图时上交所不远,问G是不是在那上班,约了一起吃中饭。本来高中最要好的同学,也隔好几年没见,以致我们都想不起上次是什么时候,直到吃饭时聊起南湖边的酒店,才想起是在一个共同好友的婚礼上。




这是第二次来东馆,上次是去年来看陈世英珠宝展,顺便把各个厅逛了一遍,那时书画厅还没开。这次相对熟门熟路,先到一楼存包,直上二楼去看画。
还好是工作日,前面宋元部分人多些,后面明清部分就稀疏。人多也是相对,稍等一会就能看到,体验还可以。
到底是新馆,地方大了东西就展示得比较全,毕竟是上博。五代和宋画,赵子昂钱选和元四家(不对,黄公望好像没放出来),明四家、浙派、林良吕纪边文进的宫廷花鸟、浙派戴进、江夏派吴伟、陈淳徐渭陈洪绶、四僧、四王以至近代海派名家,基本上元明清三代艺术史上该有的都有了,只是精品名品又不多,未免有些遗憾。比如沈周放了幅仿戴文进的青绿山水大中堂,丁云鹏也是个山水长卷而不是人物,就觉得很不过瘾。
上博的小程序里大部分作品都收录了,可以对照着看,比照片清楚很多。
第一幅雪竹图不很清楚,毕竟年代久远,灯光也比较暗,但仔细看,适应黯淡的光线和模糊的画面后,能看出原作是非常细腻写实的,竹节处的深色,雪落在草叶上的斑驳,都刻画入微,非常沉静贵气。

望贤迎驾图据说描绘肃宗迎玄宗,南宋人是不是在阴阳高宗和二圣的关系呀?群像非常精彩,皇帝和臣子比较严肃,围观群众就很活泼,特别是神态动作各异甚至夸张的耆老们,有种踏歌图一般的活跃欢快,村妇也是赶来看热闹的神情,村舍院子里还有一只狗似乎要叫着迎出去,旁边一个男子举着藤条仿佛要驱赶它,正对着人群还有一排鼓乐的背影,整个儿有种迎神赛会的热闹,又让人想起布鲁盖尔的风俗画。



我以前总怀疑五色鹦鹉、瑞鹤图这些是不是徽宗亲笔画的,真这么厉害吗?但这幅柳鸦芦雁图说是他御笔我觉得很有可能,毕竟线条没啥变化,颜色近乎平涂,透视关系怪异以致呆萌,又认认真真一板一眼地描绘叶子上的虫蛀之类的细节,简直是小朋友拿水彩笔画的水平。注意到此画和后面另一幅婴戏图里都特别明确地画到了车前草!





孙位的高逸图非常高古,山石的技法还不太成熟有些呆板,衣服的纹理尤其是半透明的材质表现得很精彩,人物形态特别六朝,像校书图和竹林七贤画像砖的风格。


夏山图老馆展过很多次了,就没细看。
钱选的浮玉山居图皴法细密,像石头和苔藓做的盆景,毛绒可爱。

赵孟頫的兰石图也是老馆看过的,印象最深反而是那根荆棘。
倪瓒的六君子图还是熟悉的经典三段式构图,但上方题字太多整个画面完全被破坏了。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也是在高居翰的书里第一次知道,跟他那种文徵明似的细密风格不太一样,还蛮有气势的。
王渊的竹石集禽图这不是红腹角雉吗?小时候邮票上那只!
吴镇的渔父图太可爱了,人物简直是漫画,各种各样的钓鱼佬!原来元代的鱼竿上就有收线的轱辘了啊!然后这位老乡大概太擅长山水了,城市楼台画得奇形怪状,动画片儿似的,笑死我了!





明四家展出的画都不算特别喜欢,仇英的仕女还不错。倒是文嘉的旅游连环画很精彩,描绘了去善卷洞、张公洞一路的精致,张公洞的岩石洞天好神奇啊,又跟浙博的投龙展连上了!



吴伟的铁笛图卷,年轻时的白描,功力已经很深厚。


徐渭的蕉石牡丹不如葡萄杂花体现水平,陈淳的墨花图册就好,其实不止是花,还有大螃蟹、蚕宝宝!一张册页,简单的几个静物,但线条笔触的丰富变化让人看不厌。




陈洪绶的人物明明很变形,就是觉得很有趣。崔子忠的云中玉女图,人和画都没听说过,非常惊艳,乍一看像渡海观音,细看是个披白袍着芒鞋的女冠子,略微袒胸,相当性感,简直有点西洋画的古希腊女神的意思。(忘拍了)

然后看到王时敏和王翚,就,emmm……(扁扁嘴)。你也不能说他们画得不好,技法相当纯熟了,挑不出太大毛病,但就是毫无个性。构图很经典,但就是很呆板。就像把字写得跟标准宋体一样,当然也很厉害,然而……然后对面就是八大山人,一群翻着白眼的鱼和鸭子。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得有个性,不然就很难是好的艺术家。






梅清是没有听说过的画家,他的黄山十九景太棒了!新安画派当然是写意的高手,他这里画的黄山大概是对照实景,又有夸张,但特别有趣。比如有的山峰变形成梵高的柏树一般扭动,蒲团松里真的坐了两个人好像童话故事,最妙的一道石梁飞瀑,那道瀑布从天而降,渺小的人(画家)坐在底下抬头看,好像忘了继续弹手中的琴,于是李白的诗,武侠片的场景,一霎时都涌上来。






谢荪的山水图册有种英国田园画的恬静,而且同描绘了很多乡村的断壁残垣。

罗聘的醉钟馗我可太喜欢了!旁边放着大酒缸,倚着松树闭目养神,大概喝得浑身燥热,腰带也脱下了,上衣也解开了,像西洋画里那些有无穷力量的巨人巨兽在小憩的瞬间,片刻的宁静和包裹着的巨大能量的张力。他的神情,尤其低垂的眼睑,表面很平静,但谁知道呢,或许只是假寐,或许下一秒就突然怒目圆睁,瞪大如铜铃,吓得小鬼心惊胆战。

有一幅行乐图画了随园主人和他的十三位女弟子,就,呵呵,虽然可以说“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中上层)女子更加频繁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之类的,但这种行为吧,以及心态,包括后来的张大千、溥心畬,那都是相当低矮的!
郎世宁的清供好意大利啊!这个瓷瓶的质感简直了!

虚谷的册页,哦,简直像童书的插画!毛茸茸的小松许,胖乎乎的金鱼,舔爪子的大白猫,还有各种花和果实,童真梦幻。




费丹旭的秋风纨扇图也是非常喜欢的一幅,简单干净的构图,柳条,枝干,依靠着的仕女的背影,看不到她的脸,但能想象她的神情,能体会她的情绪,能感受到她置身的环境,是只存在于艺术的,片刻的,又永恒的,超脱的,物我两忘的,一种体验。


高剑父用国画画出油画的色彩变化,也是很强。

后面的明天接着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