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现代人能天天吃饱穿暖,有澡洗,有手机玩,蓬头垢面的古代人是想都不敢想。其实无论是人体舒适度、消遣方式还是食物种类,就连过去的皇帝也比不上现在普通人。
但是说到幸福感,我们恐怕不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祖先们。为何?
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商品大量过剩的时代。通常说法就是正处于经济危机中。当今生活环境远比古代复杂,且不断变化,令我们烦心的事太多。
其实商品大量过剩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普通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比如奢侈品、私人飞机、豪车别墅等等,这些是老百姓不喜欢才不买嘛,是没钱买。
社会化大生产到来以前,社会整体劳动力水平低下,老百姓每天不停干活都可能吃不饱穿不暖。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吃饱穿暖。
资本主义开始后,劳动力水平提高了百倍千倍万倍,生产出来的东西和品种越来越多,渐渐地,人们消费物品的速度赶不上生产的速度。
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普遍对前景感到乐观,很多消费者会借贷消费,企业会盲目扩大生产,导致生产规模远超出实际的市场需求。当企业的产品渐渐卖不出去开始积压时,企业利润下降,只好裁员减产,然后员工失业引发消费萎缩,进入恶性循环。
上世纪80年代普通职工几十块钱月薪,电视、冰箱、手表等价格几百几千块,在市场上却供不应求,大家想买还要凭票供应。然而过了40年,人们收入涨了百倍,这些商品却打折促销都卖不动了。 其实想想也对,人要是吃撑了,给你免费的鲍翅海参,你也吃不下去。
以前是顾客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要买货,现在却是商家开视频直播,变着花样劝你买东西。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专生毕业后很快就能在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如今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人找到也长期处于被领导地位。
这几年增加了大量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其中不乏硕士博士。他们不生产东西,只是搬运人或物。
现在搬运市场也饱和了,大量人开始没事干,其实这是正常现象,符合经济规律。
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商品,都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目前全世界总供需关系失衡了。 鼓励大家生更多的人出来消费是错的,应该减少生产实体产品,改生产虚拟产品。减少普通人工作时间,同时大幅提高收入。我有生之年应该会看到普通人一星期工作10小时,月入10万。 当前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各个系统都不需要再增加人。搞新质生产力是正确的,创造些过去没有的新职业,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另外未来应该会有更多人从事体育、演艺、游戏之类工作。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个人节俭是美德,浪费可耻,未来或许会鼓励浪费。
© 本文版权归 SOLEIL2024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