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丨“设计问题”译丛No.5《设计问题·AI与创思》
01编辑荐语 苏美社携手辛向阳教授、孙志祥教授,精心策划并呈献“设计问题”译丛。译丛从Design Issues期刊遴选核心文章,按主题汇编成册,本次推出《设计问题·AI与创思》。
本册主题聚焦“AI”与“创新设计思维”,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本质、设计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跨学科背景下,如何推动设计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等问题,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设计领域带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除了以上主题,本册还收录了部分文章,分别探讨了服务设计、亚洲设计等主题。




02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尼亚·斯托伊梅诺娃(Niya Stoimenova)和丽贝卡·普赖斯(Rebecca Price)高度重视技术,特别是设计在人工智能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重新审视了有关驯化问题和诡异问题的大讨论,并以此勾画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虽然人工智能的许多初始应用只是解决驯化问题,但是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所不在,而且涉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工智能的驯化应用常常呈现为诡异问题。如果设计师要攻克诡异问题,就必须把设计材料视为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转向必须构建能够支撑“设计之后的设计”这一理念的组织体系。 在《技术与超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一文中,贾卡迪和雷德斯特伦姆提出了两大举措,希望设计师重新定位自己,更好地领会非人类所扮演的角色。首先,实现从委派到协同执行的转向,承认非人类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创造世界。其次,实现从功能性到响应性的转向,认识到可计算实体的行为方式扩展了其内在使用,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展。对设计而言,非人类的这些特征具有美学和伦理意义。贾卡迪和雷德斯特伦姆旨在呼吁设计师放弃对待可计算事物的决定论视角,重视不同的能动性模式。

人工制品层的设计师原型设计示例

03
如何理解跨学科和跨学科语境下的设计思维?
如何实现设计方法创新?

符号是参与的焦点版权归CC BY-NC 3.0 US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3.0/us/) 所有
在《设计的学科跨度:基于引文网络的分析》一文中,乔纳森·刘易斯(Jonathan Lewis)研究应用引文网络理解并阐释设计整合其他知识体系的方式。作者分别分析了单个数据集和合并数据集的论文引文网络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应用论文引用网络重叠总结了两个学科之间的异同,以及进一步整合两个学科的可能性。作者最后指出,随着设计思维成为更为广泛接受的解决问题的进路,设计业界和学术界应该少费时间讨论设计的独特之处,而应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实现设计与其他学科优势的无缝融合。 《在跨学科研究中嵌入设计:非洲城镇视角》一文指出,非洲城镇语境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为在跨学科语境下研究设计的新方法带来了独特的机会,但迄今这方面的著述仍然比较鲜见。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反思了近年来作为一名设计师在非洲城镇环境中所从事的跨学科研究。这些反思提供了一些非洲视角,而当下围绕复杂城市挑战的全球对话又丰富了这些视角。展望未来,非洲新兴城市语境下的设计研究完全能够为跨学科的全球研讨作出重大贡献。
节选自《设计问题·AI与创思》译者序
目录预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译者简介

孙志祥,博士,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辛向阳,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Design Issues杂志联合主编,中国服务设计大会主席,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主要研究交互、体验、服务和设计战略等新兴领域。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十五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中国设计70人。

谢瑜,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译理论和口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