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仿莫言写作后,我的灵感蹭蹭蹭飙升了!

嗨,我是阿七~ 写作者并非一开始就很会写,都是从不会到会,继而熟能生巧,逐渐写得很好。 实不相瞒,写作这么多年,我也经历过不知道写什么,缺乏灵感的时刻。 有时候写着写着,突然不会写了,倦了,心生退意。 直到我1:1模仿莫言写作,我发现他的写作小妙招可真灵,让我的写作灵感蹭蹭蹭往上升。 话不多说,给大家分享莫言老师的6点写作小技巧。 01 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莫言老师说,“任何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之路,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他说如果文学创作有技巧的话,那就是阅读。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读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耳濡目染。写的时候,遣词造句都会变好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爱阅读的原因是一。 02 读写不分家,多读且多写 莫言老师说,“多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读得多,但不写也不行。” 深以为然。 只读不写,那些知识点、共鸣点,犹如水过鸭背,只是有个形式,走了个过场。 写下来就不一样了,会启发你去思考,加深你的理解。 读过的书会忘记,我也不列外。但如果读过的书,我写过书评,写过读后感,我思考过,那我对那本书的印象会更久一点。或者稍加提点,我就能回忆起来。 像《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以前读过,后来忘了,但有一天我看了别人分享的书评,立马想起里面的内容,因为我也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 阅读,写读后感,还是一个重要灵感来源。 我的不少文章就是从阅读中得到灵感,最终成文的。 03 初学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 莫言老师说,“初期的学习写作,不要回避模仿。” 他坦言自己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但一定要在大量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模仿是一个把握语感的过程,最终要投入自己的感情,组织成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 我在小红书起号时找对标账号,其实就是从模仿开始,从模仿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赛道和风格。 04 不知道写什么,就从自己写起 莫言老师说,“写作,可以从自己写起。” 关注我的老粉应该知道,我早前的文章就是写自己。 写自己旅游中的美食美景打卡,写周末时的周边游打卡,后来回老家结婚生子,还是写自己,写自己的读后感,写婚后的生活,情感育儿等。 现在依然如此,分享的所有内容:读书写作、自我成长、女性成长、自媒体干货、情感育儿等,说到底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悟。 如果你也想写作,但不知道怎么开始,不妨从写自己开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朋好友的事,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等等。 作家李娟也曾在书中提及,“不知道写什么时,就去生活,去受伤,去爱。” 她也是从自己出发,从写自己开始,写自己的阿泰勒生活等等。 从自己写起,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起,真的很容易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 05 写作时,要调动全部的感官 莫言老师说,“写作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大胆虚构。” 比如看到一棵树,树是什么颜色,树的外形如何,高还是矮,树干粗不粗,树开花了吗,有什么气味,树上有没有别的动物,有没有虫啊、鸟啊、知了啊…… 把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身体感受到的,脑子里联想到的,想象到的,总之所有的感受都写出来,这样细节就有了。 当你把五官都调动起来去写作,很多细节和灵感,便会蹭蹭蹭冒出来。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就是把自己的五官调动起来了,所以写的时候一气呵成。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比平时翻倍。 06 用给亲朋好友写书信的感觉去写 莫言老师说,“如果写作时找不到文字的感觉,或者说找不到叙事的腔调,不妨用给亲朋好友写书信的感觉去写。” 当你把写作,想象成给亲朋好友写书信,你写的时候会感觉更轻松,就好像在跟朋友对话。 每当我不知道怎么把想写的表达出来时,我就想象如果是和朋友对话,我会怎么说,那我就这么写。 果然写出来的句子,会顺畅很多。 07 写在最后 最后想说,写作没有那么难,想要成为优秀的写作者和创作者,你只需要:写起来! 鲁迅曾说过,“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人们眼里的天才往往卓越非凡,但他们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只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正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至少1万小时的专心练习。 只要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